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检测BRAF基因突变及其应用于肿瘤早筛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中游离DNA定性定量分析已在肿瘤的预后判断、复发监控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游离DNA中ctDNA拷贝数低,目前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尚难以达到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本研究拟改进突变敏感分子开关获得新一代技术,优化由高保真DNA聚合酶联合硫代磷酸酯修饰的引物构成的反应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突变敏感分子开关技术在游离DNA中检测基因突变的特异性,降低其检出假阳性率。研究第一部分选择四种不同保真性的高保真DNA聚合酶,分析其聚合酶酶动力学特性,评估在新一代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中的使用特点。方法1查阅现有资料,挑选了现有的四种新的高保真DNA聚合酶Phusion、Q5、Phanta Uc 和 Pfu。2以热点突变位点BRAFV600E为检测对象,构建含有BRAF V600E(c 1799T>A)基因突变野生型(WT)重组质粒和突变型(MT)重组质粒。3设计一对靶向BRAF V600E突变基因的硫代磷酸酯修饰的新一代分子开关引物(c 1799T>A),该引物在-23处添加一个额外错配核苷酸。4分别测试四种高保真DNA聚合酶(Phusion、Q5、Phanta Uc和Pfu)的PCR反应退火温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优化各个酶的最合适的PCR反应条件。5测试PCR反应体系中BRAFV600E突变型(MT)重组质粒模板浓度梯度,比较不同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不同高保真DNA聚合酶的酶动力学特性。结果1 Phusion、Phanta Uc、Pfu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最佳反应条件为三步法,Q5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最佳反应条件为两步法。2 四种高保真DNA聚合酶在扩增效率和敏感性方面从高到低排序为:Phanta Uc>Q5>Phusion>Pfu。聚合酶碱基识别特异性方面从高到低排序为:Q5>Phanta Uc>Phusion>Pfu。结论Phanta Uc和Q5高保真DNA聚合酶更适合在新一代BRAF 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中的应用。目的对硫化磷酸修饰的分子开关引物,在5’端及3’端添加人工不配对碱基,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可能会在不影响检测敏感性的情况下增加检测结果的特异性。第二部分实验拟比较不同位点人工不配对碱基引物对高保真DNA聚合酶保真性的影响,优化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中的最佳添加不配对碱基位点的检测引物。方法1设计一套全系列新一代分子开关引物,原则为3’末端硫化磷酸修饰并配对突变基因位点的基础上,在5’端依次距离突变基因位点第1-23位添加人工不配对碱基和3’末端添加1-3位人工不配对碱基。2以热点突变位点BRAFV600E为检测对象,分别使用新的高保真DNA聚合酶Phanta Uc、Q5、Phusion和Pfu联合新一代分子开关引物普通PCR扩增突变质粒模板和野生质粒模板,比较不同位点错配碱基引物的区别。结果1 3’末端添加1位人工不配对碱基引物对BRAFV600E突变模板扩增的PCR产物带最明显,野生模板扩增无产物带或明显暗于突变产物带。四种高保真DNA聚合酶具有一致性。2 5’端距突变碱基第8位添加人工不配对一碱基的反向分子开关引物,在BRAF V600E突变检测体系中PCR扩增效率高于其它位点添加错配碱基引物,野生模板无产物带出现。四种酶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经过改良的新一代分子开关引物,即在3’末端硫化磷酸修饰并配对突变基因位点的基础上,3’末端添加1位人工不配对碱基、5’端第8位添加人工不配对碱基的反向分子开关引物,其扩增BRAFV600E突变质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目的基于提高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特异性和敏感性两因素的考虑,选择Q5和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联合特异性引物构建的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在实时qPCR平台评估其检测BRAFV600E突变基因的效率,并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样本的突变检测中。方法1依据第一、二部分实验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3’末端碱基硫化磷酸修饰并与突变基因碱基配对,相邻上游添加1个人工不配对碱基和5’端添加第8位人工不配对碱基。2共收集21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提取游离DNA,收集肿瘤组织蜡块标本及临床资料,对照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3分别使用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和Q5高保真DNA聚合酶联合新一代BRAFV600E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引物构成的新一代BRAF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在实时qPCR平台检测BRAFV600E突变质粒、野生质粒、突变野生混合质粒、基因组DNA混合的突变质粒。4使用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检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的BRAF V600E突变基因,并以肿瘤组织蜡块标本提取基因组DNA测序验证。5使用原分子开关技术检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的BRAFV600E突变基因,与新一代分子开关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 Q5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新一代BRAF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检测BRAF V600E突变型质粒模板,其q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R2=0.933),扩增效率尚可(E=177.2%)。2 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新一代BRAF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检测BRAF V600E突变型质粒模板,其q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可(R2=0.981),扩增效率较好(E=146.5%)。3 Q5高保真DNA聚合酶和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新一代BRAF 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在BRAFV600E野生型质粒扩增中均不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特异性高。4 Q5高保真DNA聚合酶和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新一代BRAF 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检测BRAF野生型质粒与BRAFV600E突变型质粒(野生105 copies/μL+突变104-10copies/μL)混合模板,最低可检测到突变模板(102 copies/μL)混合野生模板(105 copies/μL)中的BRAFV600E型突变。产物经一代测序,碱基序列均符合BRAFV600E突变序列,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具有较好的模板依赖性。5 Q5高保真DNA聚合酶和Phanta Uc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新一代BRAF 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检测基因组DNA混合BRAFV600E突变型质粒与BRAF野生型质粒中,扩增效率可,特异性高。6新一代BRAF V600E突变型分子开关检测21例甲状腺癌的外周血游离DNA标本,有1例(17号)检测出BRAFV600E型突变。对其对应的17号甲状腺癌组织样本进行测序验证,确定为存在BRAF基因15外显子V600E型突变,且显示为野生序列和突变序列共存的杂合型。该患者年龄27岁,肿瘤病灶大小2cm,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采用未优化的原分子开关技术检测21例甲状腺癌的外周血游离DNA标本,有2例(17号和21号)标本检测出BRAFV600E型突变。对21号的甲状腺癌组织样本进行测序验证,确定为BRAF基因野生型。8对21例游离DNA样本患者相对应的甲状腺癌组织样本均采用原有分子开关、新一代分子开关和一代测序比对验证,三种方法均发现有2例组织样本(15号和17号)存在BRAF基因15外显子V600E型突变,且显示为野生序列和突变序列共存的杂合型。15号患者年龄49岁,肿瘤直径0.6cm,淋巴结阴性。结论在实时qPCR平台,新一代分子开关技术是识别BRAF V600E点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技术,可在野生模板混合突变模板中检测BRAFV600E型突变,产物为模板依赖性,可在基因组DNA混合突变质粒的模拟血浆游离DNA样品中检测到BRAFV600E型基因突变,可在甲状腺癌的外周血游离DNA标本中检测BRAFV600E型基因突变,且与肿瘤组织测序结果一致。与原分子开关技术比较,新一代突变敏感型分子开关技术特异性更高,不易产生假阳性结果。
其他文献
免疫失衡和紊乱在严重感染性疾病和脓毒症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共刺激分子及其网络在免疫应答的有效启动、适度效应和适时中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均以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形式介导信号,受体和配体通常表达在不同细胞上。受体和配体通常一个持续性表达,一个诱导性表达。在不同的免疫应答阶段,这些分子以一定的程序各自独特而又相互关联的方式参与信号,共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共刺激分子存在膜型
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气体电池作为现阶段研究最热门的两种新能源器件,能够高效率低污染地将燃料和空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是氢气的来源问题和电极反应过程中的高过电位也制约着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解水制氢作为现阶段最可能实现绿色无污染制氢的技术,可以为氢氧燃料电池解决原料问题。但不管是电解水整个过程,还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都在动力学上面临着较高的能垒,从而导致能量利用率的低下,因
由过渡金属离子和咪唑类配体配位形成的沸石咪唑框架(ZIF)膜是当前研究最广泛的金属有机框架(MOF)膜材料之一。其具备与沸石相同的拓扑结构,因而结合了沸石与MOF的双重优点,具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结晶度好以及化学官能团丰富等众多优势。由于大多数的ZIF具有相对较小的孔道和窗口尺寸,因而在气体分离和吸附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ZIF膜的巨大潜力已经被广泛证明,目前仍有一些
目的:提取、分离、培养大量高纯度并且能够稳定传代的新西兰兔脂肪干细胞;建立新西兰兔单侧输尿管连接部位梗阻肾积水模型;脂肪干细胞对新西兰兔肾积水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探讨。方法:1.提取、分离、培养大量高纯度并且能够稳定传代的新西兰兔脂肪干细胞:选择3月兔龄的新西兰兔作为脂肪来源,动物麻醉后从其颈背部后方正中切口提取脂肪;采用含1%青链霉素双抗的PBS缓冲液进行反复冲洗、悬浮,并使用Ⅰ型胶原酶
光伏和光催化是当前太阳能转换的两种重要途径。而发展它们的关键在于其功能材料的研究。近几年,随着以杂化钙钛矿CH3NH3PbI3为代表的太阳能吸收材料的快速发展,钙钛矿应用于光伏和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由于钙钛矿结构的灵活性和其化学组成成份的多样性,造成钙钛矿家族成员数异常庞大。从众多材料中快速准确的找出我们所需要的功能性材料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这里,我们通过高通量计算方法系统
以氢能作为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工业中广泛采用的重整制氢技术主要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原料,其可持续性、污染性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电解水制氢技术由于原料为清洁的水,装置简单、条件温和、污染性低,且产生的氢气纯度高,因此被研究者认为是实际制氢的最佳选择。目前电解水制氢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低工作电压下实现大的工作电流,从而降低实际产氢的成本。围绕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采用两种策
本论文采用乙二氨基和邻苯二氨基桥联四芳氧基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金属-锌杂双金属配合物;以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 X-ray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的表征,对其中反磁性的配合物进行了 NMR的表征。研究了这些稀土金属-锌杂双金属配合物及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环加成以及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文中所使用的配体前体分别为:乙二氨基桥联四酚(N,N,N’,N’
第一部分Akt激活剂SC79抑制MPP+和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目的:观察Akt激活剂SC79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的作用。方法:培养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及原代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CCK-8检测SC-79、MPP+或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存活力的影响;LDH检测SC-79、MPP+或鱼藤酮对多巴
第一部分:HIF-1α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其诱导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作用研究目的:探讨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进一步探讨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诱导卵巢癌细胞株紫杉醇化疗耐药作用,为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病例及卵巢癌SKOV3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1、分别针对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缺氧条件下的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
研究背景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升高白细胞活性的抗肿瘤药。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15,ISG15)是一种干扰素(interferons,IFNs)诱导的泛素样蛋白,在病毒或细菌感染时高度诱导其表达。I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