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lbilization system)LIS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钢(钛)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总共收集了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及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住院病人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住院病例56例,完善术前准备,其中微创LISS接骨板(瑞士AO/ASIF器械)固定组24例,普通钢(钛)板(“T”型钢板或“L”型钢板或高尔夫钢板)固定组32例,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血、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术后患肢一般无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结果两组所有病例经术后4-13月随访,除普通钢板固定组1例内固定松动,加用长腿石膏托固定外,余病例均无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内固定失效等情况,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两组所有病例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情况,术后3天开始逐渐消退,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除普通钢板组有2例手术切口近侧1-3cm皮肤缺血坏死,无钢板外露,经伤口换药延迟愈合外,其余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无骨感染发生。术后复查,普通钢板固定组对位对线好;LISS接骨板组对线良好;微创LISS接骨板与普通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比较,除手术切口明显减小外,具有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完全负重所需时间较少(P<0.05)。两组后遗疼痛情况比较:Liss接骨板组优1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普通钢板组优18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3%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术后遗留疼痛方面无明显区别。两组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比较:LISS接骨板组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普通钢板组优16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8.1%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方面有明显区别,LISS接骨板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疗效比较,LISS接骨板组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普通钢板组优1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2%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LISS接骨板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经济卫生学方面评价,微创LISS接骨板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较高,术中透视次数较多导致手术时间较长,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LISS接骨板组增加了患者费用负担。结论应用微创固定系统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与普通钢(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比较,应用微创LIS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完全负重所需时间较少,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骨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等优点;在术后遗留疼痛方面微创固定系统接骨板与普通钢(钛)板内固定无明显区别;但微创固定系统接骨板内固定术术中透视次数多,住院费用较高,阻碍其临床的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