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剂量的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镇静,在达到相同镇静程度时镇静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比较哪种药物组合能较快获得最佳的镇静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少,以确定这两种药物的最佳组合,为临床使用这种镇静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实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实验,由5个中心共同完成,每个中心完成60例。300例行局部麻醉的病人,体重40-80kg、年龄18-70岁、无明显心、肺、肝、肾疾病,根据使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的配方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例。M+F100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100μg;M+F200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200μg;M+F300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300μg;M+F400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400μg:M+F500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500μg。为保证盲法的实施,以上各组药物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0ml。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2ml,隔5分钟后追加2ml)的方法使各组病人达到改良Wilson镇静分级2级,观察并记录实验期内各组病人镇静药用量、达镇静级别所用的时间、呼吸循环功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遗忘率和麻醉医师对镇静质量的总体评价(VAS评分)等情况,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确定咪唑安定+芬太尼的最佳配伍方法。结果:1.各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2.M+F100组病人镇静达2级所用的时间最长为19.1±7.0min,M+F500组病人镇静达2级所用的时间最短为13.0±6.1min;M+F200组、M+F300和M+F400组病人镇静达2级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7.8±7.9min、16.2±7.0min和14.2±6.0min。3.M+F300组病人镇静质量的VAS评分最高为9.2±0.7,与M+F100组、M+F400组和M+F50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F200组镇静质量的VAS评分为8.9±0.7,与M+F30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F100组、M+F400组和M+F500组镇静质量的VAS评分较低,分别为7.8±1.5、8.4±1.4和8.3±1.2。4.各组病人术中遗忘率均较高,平均为7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各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组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达到改良Wilson镇静分级2级时,无明显的循环抑制发生。6.随着镇静配方中芬太尼用量的加大,药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趋于加重,呼吸并发症增加。M+F100组病人芬太尼的用量最少为38.8±13.4μg,呼吸并发症最少:RR<8次/min的发生率为3.3%、SpO2<95%的发生率为21.7%、SPO2<90%发生率为0、中重度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3.3%;M+F400组和M+F500组病人芬太尼用量较大,分别为117.3±47.0μg和140.0±57.3μg,对呼吸的影响严重,呼吸并发症多:RR<8次/min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0%、SpO2<95%的发生率分别为38.3%和50.0%、SPO2<90%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33.3%、中重度呼吸道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8.3%;M+F200组和M+F300组芬太尼用量较少分别为66.3±31.9μg和99.6±39.1μg,呼吸并发症相对较少:RR<8次/min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1.7%、SpO2<95%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33.3%、SPO2<90%的发生率两组均为11.7%、中重度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两组均为8.3%。结论:采用M+F200组和M+F300组配方,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方法对局部麻醉病人进行镇静,能较快达到改良Wilson镇静分级2级,并且镇静质量较高、遗忘效果好、对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呼吸抑制相对较轻、呼吸并发症较少,是理想的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配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