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电力机车辅助系统改进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s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气化铁道采用单相交流供电,目前8G型电力机车辅助系统电机采用电容分相直接起动方式来实现单相供电时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存在着起动电流大和起动转矩不足的问题,致使电机烧损严重。软起动器因其可以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节约能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中。本文在对三相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低成本的软起动方法,既可以实现单相—三相交流变换,又可以实现辅助电机的软起动。系统采用分级变频控制策略保证电机在起动初期具有低电流高转矩的特性。分级变频是指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有选择地让工频信号的某些半周波通过,而另一些半周波截止,由此达到变频的目的。本文重点研究了分级变频技术的实现方法,确定了各晶闸管的触发时刻和顺序以获得尽量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最小频率的确定、频率等级的划分、如何进行频率切换和电压调节等,进一步研究了分相电容如何取值及其投入运行的时刻。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系统模型,对三相电机在单相供电时的分级变频软起动方法进行了仿真,并与电容分相直接起动方式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案可以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在低频时可以提高电机的起动转矩。在理论分析与仿真的基础上,完成了以TMS320 LF 2407A DSP为微处理器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软起动方式可以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而且在低频时可以获得较大的起动转矩,但是当频率切换到50Hz时,由于电容的投入使获得的三相交流电源不对称,起动转矩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软起动方案可以使8G机车上的通风机电机软起动,当通风机电机起动后可以作为劈相机为空压机电机提供三相交流电,使其在三相近似对称交流电源下起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裂缝观测仪,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WAW-2000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和卧式 Hopkinson束杆装置对150mm×150mm×100mm的砂浆试样和陶粒体积分数为15%、30%、45%的陶粒混凝土试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是钢铁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炼焦生产是一个是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工业过程,包括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焦炉煤气收集过程与焦炉作
学位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保证汽车实现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两项重要指标的主要部件,但是对于弹性元件刚度可控的汽车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用随机非线性动力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风电有益于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以直驱永磁同步(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ion,PMSG)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PMSG的非线性控制策略和无功功率补偿控制策略。建立了风速和PMSG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研究了风速和风力涡轮机的工作特性,分析了风电机组在不同运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其高效节能的优点,在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工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永磁同步电机内部磁场十分复杂,存在多种谐波成分,导致电机产生转矩脉动,影响电机的运行效率及控制精度。因此,建立永磁电机中各物理量的谐波模型并分析其谐波构成,对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设计尤为重要。本课题以分布式绕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模型为基础,对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以及齿槽转矩的优化方案进行研究,主要
土壤磁化率是表征土壤侵蚀特征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流域土壤为研究对象,沿坡位选取18个条带共采集85个表层(0~10 cm)土壤样品,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位置的土壤磁化率分析以及与粒度关联分析,揭示小流域土壤磁化率变异特征并评估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质量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平均含量分别为34. 4×10-8m3/kg、9. 69%,二者均呈中等的空间自相关,其值分别为0.
传统内燃机车采用有触点电气控制系统,有触点控制电路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固有缺陷,如有触点器件的机械误动作,控制电路走线繁多,系统通用性差及检修维护工作量大等。设计中采
氙灯作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较好的显色性,高光效等优点大大超过传统的卤钨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与其配套的电子镇流器的研制也成了热点。鉴于氙灯复杂的启动特性,与模拟控制相比,数字控制因其较大的灵活性在此控制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势。本文将以数字控制的汽车头灯电子镇流器为研究课题,对其一些关键的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论文的绪论部分将首先介绍汽车头灯的发展历史,接着对汽车头灯电子镇流器存在的难点问题做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急剧增加,单回输电线路走廊宽,占用土地面积大,使得线路走廊紧张的矛盾更为突出,难以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高压直流同塔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