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认知,或是对自我的描述性成分。自我分类理论将自我概念表征分为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自我当中的某种情感性成分即为自尊,自我概念又可以分为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而Crocker和Luhtanen则据此将自尊分为了个体自尊及集体自尊。集体自尊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在群体以及身为该集体的成员的感受以及评价。本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集体自尊对自我概念表征的影响。
实验一的范式为oddball范式。我们设定大圆为标准刺激,小圆为目标刺激,被试自己的名字(个体自我条件)、名人的名字(与个体自我相对的非我条件)、中国人(集体自我条件)以及美国人(与集体自我相对的非集体我条件)为新异刺激。被试的任务是看到目标刺激时,按键进行反应。在整个实验一的过程中,记录被试对所有刺激的脑电反应。结果发现,集体自尊调节了对集体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且这种调节作用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均有体现,对个体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不存在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对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加工上,高集体自尊组的P2波幅和P3波幅显著高于低集体自尊组;而对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加工,高集体自尊组和低集体自尊组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二,采用词语评定范式,先给被试呈现一名称词,这一名称词包括:被试自己的名字(个体自我条件)、名人的名字(与个体自我相对的非我条件)、中国人(集体自我条件)以及美国人(与集体自我相对的非集体我条件)。之后再呈现一个形容词(积极的或消极的),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所呈现的形容词和此形容词呈现前的名称词搭配起来是否合适,通过按键反映自己的判断。整个实验二的过程中,记录被试对所有刺激的脑电反应。结果发现,集体自尊对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情感性评价具有调节作用(在认知加工阶段的早期和晚期均有体现),而对个体自我相关刺激的情感性评价不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低集体自尊个体,集体自我相关刺激诱发的P2波幅和LPC波幅显著大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P2波幅和LPC波幅;而对于高集体自尊个体,集体自我相关刺激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诱发的P2、LPC波幅没有显著差异。
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说明了,集体自尊对集体自我的相关加工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均存在调节作用,而对个体自我的相关加工不存在调节作用。这说明集体自尊对自我概念表征的影响具有根源性的对应性。
实验一的范式为oddball范式。我们设定大圆为标准刺激,小圆为目标刺激,被试自己的名字(个体自我条件)、名人的名字(与个体自我相对的非我条件)、中国人(集体自我条件)以及美国人(与集体自我相对的非集体我条件)为新异刺激。被试的任务是看到目标刺激时,按键进行反应。在整个实验一的过程中,记录被试对所有刺激的脑电反应。结果发现,集体自尊调节了对集体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且这种调节作用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均有体现,对个体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不存在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对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加工上,高集体自尊组的P2波幅和P3波幅显著高于低集体自尊组;而对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加工,高集体自尊组和低集体自尊组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二,采用词语评定范式,先给被试呈现一名称词,这一名称词包括:被试自己的名字(个体自我条件)、名人的名字(与个体自我相对的非我条件)、中国人(集体自我条件)以及美国人(与集体自我相对的非集体我条件)。之后再呈现一个形容词(积极的或消极的),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所呈现的形容词和此形容词呈现前的名称词搭配起来是否合适,通过按键反映自己的判断。整个实验二的过程中,记录被试对所有刺激的脑电反应。结果发现,集体自尊对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情感性评价具有调节作用(在认知加工阶段的早期和晚期均有体现),而对个体自我相关刺激的情感性评价不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低集体自尊个体,集体自我相关刺激诱发的P2波幅和LPC波幅显著大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的P2波幅和LPC波幅;而对于高集体自尊个体,集体自我相关刺激与非集体自我相关刺激诱发的P2、LPC波幅没有显著差异。
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说明了,集体自尊对集体自我的相关加工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均存在调节作用,而对个体自我的相关加工不存在调节作用。这说明集体自尊对自我概念表征的影响具有根源性的对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