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具用纺织品热湿传递性能和手感对睡眠舒适性的影响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在睡眠状态的。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人体-卧具-环境这一体系中,人体能否获得好的睡眠舒适感,卧具起到最重要的作用。舒适的睡眠需要有适当的絮料和被套织物形成适当的热阻、湿阻,给人体在睡眠时的被内微气候区形成适当的温湿度条件,并给人体在睡衣以外的裸露部分提供符合其生活习惯的触觉条件。从睡眠质量出发综合测试分析卧具热湿舒适性和接触舒适性的卧具材料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采用睡眠监测仪作为睡眠质量的客观评价手段,并以受试者主观体验作为佐证,通过测试被内温湿度和被下温湿度,及被套材料的相关物理性能的测试分析,来研究影响人体睡眠舒适感的主要因素,旨在指导卧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本文选用市面上最常见的13种被套织物和6种絮料进行实验。在比较和评价了主要的几大类睡眠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选定了条带式睡眠监测器监测睡眠状况,并且在被内和被下,人体的胸腹部分别设置一组温湿度探头测量温湿度,建立起卧具的睡眠舒适性评价技术。同时用秩位法对13种被套面料进行手感的主观评价。研究得出:卧具内微气候区温湿度对睡眠舒适感有决定性的作用,故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是卧具睡眠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被下温湿度曲线比被内温湿度曲线要平缓,且被内温度高于被下温度,但被内相对湿度低于被下相对湿度;温湿度稳定在某一个范围内时,比较容易获得睡眠舒适感,这个范围约为:被内温度28.9-29.8℃,被下温度25.7-29.0℃,被内湿度52.5-70.0%,被下湿度55.5-70.1%;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相对湿度则逐渐下降;温度仍然是决定睡眠舒适感的主要因素;手感评价中,在普通家用纺织品范围内,织物接触冷感对睡眠舒适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柔软度对睡眠舒适感的影响较小;竹浆粘胶纤维缎纹织物、全棉缎纹织物、涤纶磨毛平纹织物、全棉平纹织物四种面料有较好的睡眠舒适性,真丝织物更适用于夏季使用;絮料中,棉絮、白鸭绒、四孔纤维的睡眠舒适性最好,白鸭绒、羊毛、四孔纤维的保温性最好,因此冬天选择白鸭绒和四孔纤维更容易获得好的睡眠舒适性。
其他文献
裸眼3D技术是不佩戴眼镜或其他辅助设备的新型显示技术,通过特制的光学器件把具有视差的立体对图像分别传送到对应的左右眼来获得立体效果。裸眼3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3D摄像机、
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中的基础性概念。任何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要具备民事主体资格,该主体即拥有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隐含在民事权利能力之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微网可将各类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负荷进行有效集成,以实现对局部区域灵活、可靠、经济地供电。微网可靠运行的关键是对其内部各单元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和协调控制,以达到自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步成为汽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但是随着汽车电子化的提高,产品本身的缺陷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电子产
我国晾晒烟种类繁多,很多都具有地方性特色,发展中国式卷烟,特别是中式混合型卷烟更是脱离不了地方性晾晒烟原料,但目前我国的晾晒烟原料存在着质量不佳,受天候影响较大的先
硫系玻璃是以硫族元素(S、Se、Te)为主,引入Si、Ge、As、Sb等元素而形成的非晶态材料。硫系玻璃具有超宽的红外透过范围、较高的红外透过率、较快的光学响应时间、较低的光学损
<正>为探讨脑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与年龄的关系,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技术,对年龄21~69岁的2228名健康查体者进行了TCD检测并进行分析。
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展,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逐渐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复合材料层合板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飞机工业,然而在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许多不确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不爱吃玉米渣子和玉米面的问题,朝鲜的科技人员经过努力,于1976年设计出玉米颗粒米成形机,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普遍用于生产,保证了玉米颗粒米的供应。目
结合实际工作,以天绘影像(天绘一号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以及GPS外业调查技术,依据国家林业局《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对鄂尔多斯杭锦旗荒漠化土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