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与戒烟指导。比较戒烟者与未戒烟者基础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的变化以及龈沟液中IL-6、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浓度的变化。分析戒烟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7-2013.12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并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的男性吸烟患者30例,年龄范围32-59岁,平均年龄44.6岁。受试者满足下列条件:身体一般情况可,没有重大系统疾病史;日均吸烟量大于等于10支,连续3年以上吸烟史;口内至少20颗天然牙;六个月内未使用过激素类或抗菌药物;6个月内没接受过任何牙周治疗。受试牙的选择:前磨牙或磨牙;牙周探诊深度≥5mm,附着丧失≥3mm;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但小于根长23;牙齿松动度不超过Ⅱ度;牙颈部无龋坏及充填体。所有患者同意参加本实验。采集姓名、年龄、初诊时间、联系方式、身体状况、吸烟史、牙周治疗情况等基本信息。拍曲面断层片及全口牙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受试者并确定受试牙。然后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戒烟指导,要求其戒烟,完全戒烟或日均吸烟量<5支。初诊当日用吸潮纸尖法收集受试牙相应位点龈沟液。取样后行龈上洁治术,术后一周用Florida牙周探针系统全口牙周检查并记录受试牙牙周临床指标PD(probing depth.探诊深度)、AL(attachment loss.附着丧失),确定基线值。然后进行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分3-4次完成)。最后一次龈下刮治术后,间隔一个月召回患者复诊。评估患者吸烟情况,将符合实验要求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戒烟组(Smoking Cessation,SC),患者已经完全戒烟,或吸烟状况明显改善,日均吸烟量小于5支,共15例;未戒烟组(Non Smoking Cessation,NC),患者吸烟状况无改善,日均吸烟量仍大于10支,共15例。收集同一受试牙相同位点的龈沟液样本,并用Florida牙周探针系统复查、记录牙周临床指标。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龈沟液中IL-6与PGE2的浓度。将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时,两组间牙周临床指标PD、AL及龈沟液中IL-6、PGE2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2.1SC组治疗后PD、A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2NC组治疗后PD、A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3组间比较,SC组治疗前后PD下降值大于NC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L下降值虽大于N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与PGE2浓度的变化情况3.1SC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及PGE2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3.2NC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及PGE2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3.3组间比较,SC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6及PGE2浓度下降值均大于NC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液中IL-6及PGE2的浓度。2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戒烟组PD、AL的下降值均大于未戒烟组,提示戒烟可以明显提高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使牙周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水平降低。3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戒烟组IL-6与PGE2浓度的下降值均高于未戒烟组,提示戒烟可以降低龈沟液中IL-6和PGE2的水平。4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提高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