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艺术是一门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于一身,包括舞台装置、灯光、化妆、效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戏剧艺术的创作和演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核心的本质特征是行动性,是由所有参与演出的各门类艺术形式在保持各自原有的艺术形态和特征的前提下,以演员当众扮演角色的舞台行动为轴线而进行的互动。表演艺术是研究人的动作与情感世界、体现人的性格与内心活动的艺术,演员在表演创作过程中既是创作本体,又是创作工具,最后还是创作成品的体现者,是戏剧艺术演剧活动最基本、最核心的创作元素。多年来,在我国戏剧表演专业教学上,学习和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并总结我国表演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随着戏剧与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多元化表演创作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各大专业艺术院校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基于对国内戏剧表演艺术创作和教学基本特征的分析,对比国外戏剧表演教学的基本特征,从戏剧表演创作思维的角度出发,结合戏剧导表演专业的教学原则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原有的表演教学理论基础上,对在演员表演创作和表演教学实践中,探寻一种综合众家之长,具有实践应用的科学性,适应当下戏剧与影视艺术不断发展的表演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演员应具有导演创作思维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对表演教学的发展提出拙见,尝试探索全面提升演员个人创作素质、培养多元化戏剧表演创作人才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