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国民的三分之二以上,据2006 年两会上公布的最新数字,我国农民人口有9 亿之多。农村面积远远超过城镇面积,农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的问题日渐突出。
解决“三农”问题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和谐的农村,也就不会有和谐的中国。但是与“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广大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还有许多地方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依赖无线覆盖的发射台、转播台等设备陈旧老化,开机时间不长,发射功率不足,无法满时间、满功率转播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农户只能够在每天某一时段里收到电视信号。
在这样一种大的政治环境下我们想探讨研究的是作为最基层与农村联系最紧密的我国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发展,既而研究如何在这项重大历史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建设新农村和服务“三农”发挥自己的应有的作用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中笔者提出:广播电视应从中国国情、“三农”实际和中央关于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出发,改变重城轻乡、冷漠“三农”的状况,在资源配伍上强化对农宣传,广播电视是公共资源,国家不仅有权指配频率、频道用于对农宣传,而且有责任把县市广播电视视为公共事业,作为扶助“三农”的一部分,对县市级广播电视予以必要的财政支持,广播电视应建立、完善有效和长效的对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更多、更好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以改变城乡的信息失衡状况,广播电视既要充分地宣传好中央有关“三农”的大政方针,又要结合“三农”的实际需求,从政策、信息、知识、观念和服务等方面提高对农宣传的饱满度、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重视我国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发展,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