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县级市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发展——以湖北大冶市、钟祥市、河南辉县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国民的三分之二以上,据2006 年两会上公布的最新数字,我国农民人口有9 亿之多。农村面积远远超过城镇面积,农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的问题日渐突出。 解决“三农”问题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和谐的农村,也就不会有和谐的中国。但是与“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广大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还有许多地方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依赖无线覆盖的发射台、转播台等设备陈旧老化,开机时间不长,发射功率不足,无法满时间、满功率转播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农户只能够在每天某一时段里收到电视信号。 在这样一种大的政治环境下我们想探讨研究的是作为最基层与农村联系最紧密的我国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发展,既而研究如何在这项重大历史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建设新农村和服务“三农”发挥自己的应有的作用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中笔者提出:广播电视应从中国国情、“三农”实际和中央关于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出发,改变重城轻乡、冷漠“三农”的状况,在资源配伍上强化对农宣传,广播电视是公共资源,国家不仅有权指配频率、频道用于对农宣传,而且有责任把县市广播电视视为公共事业,作为扶助“三农”的一部分,对县市级广播电视予以必要的财政支持,广播电视应建立、完善有效和长效的对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更多、更好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以改变城乡的信息失衡状况,广播电视既要充分地宣传好中央有关“三农”的大政方针,又要结合“三农”的实际需求,从政策、信息、知识、观念和服务等方面提高对农宣传的饱满度、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重视我国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发展,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是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进行的一次有关传播社会学研究的尝试.以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独龙族主要聚居地——独龙江作为研究个案,通过作者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
电视剧至今已成为全球电视受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边拍边播”为特征的周播剧能够根据观众的要求改写剧情,满足了当下电视剧受众的心理需求,已成为全球的主流电视剧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逐步进入了社会急速转型期。社会转型就意味着发展,而发展意味着变革与更新。任何社会转型期都会产生一时的不适应,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突然涌现
期刊
本研究的对象为台湾的政党与媒体,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观察政党更替对媒体生态的影响。本文对比《联合报》、《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1997年台湾的县长选举报道和2005年“三
“公共新闻”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新闻理论,新闻媒体也在近十年来为此做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新闻”被
谣言是一种亘古存在的社会现象,人际传播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出现伊始,谣言作为人际传播具体形态之一种也就出现了。我国先秦时代的著作《吕氏春秋·察传》中这样描述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