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壤侵蚀危险程度预警评价系统与水土流失治理范式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些年来,由于人口众多、垦殖率高,加上陡坡耕作、森林采伐、湿地开垦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得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进而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对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的土壤侵蚀规律及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对于区域的环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从许多方面对于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以典型小流域为单元,对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危险程度进行预警评价以及在小流域环境因子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范式的研究并不多见,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掌握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以及如何进行最有效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而以长江上游紫色土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土壤侵蚀危险程度预警评价系统,对流域土壤侵蚀危险等级进行预警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的结论,对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几种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上的优化配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之上,以土壤侵蚀危险程度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对紫色土地区典型小流域的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紫色土地区主要水保措施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建立结构上和功能上更加完整的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范式,并对水土流失治理范式的效益以及空间尺度上的推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西北极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屏障作用。该地区地下水埋深小,蒸发能力大,潜水蒸发是主要消耗项,包气带是地下水排泄的重要媒介。研究包气带水汽运
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环境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季风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南季风区,对西南季风区研究较少。“中国大陆环境钻探计划”首
平原农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低效和空间布局的无序,严重影响着农区提升粮食产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平原农区的代表,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
人称老“土”的兰新铁路线芨岭火车站站长、共产党员李科文,在条件困难、海拔又高的四等小站当站长12年,没挪过窝。老“土”做事十分认真,每个月班组“双达标”考核,他总能
森林生物量指植物在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物质数量,其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同化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质和能量。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也是长江上游重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和城镇化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旅游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也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掌握旅游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认识旅游城镇的影响,对旅游城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当前,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尽管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始终难以对
地表温度是研究地表-大气系统水热平衡的关键参数,对地表温度的大尺度、长时间连续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遥感观测方法可以克服地面测点空间分辨率不足的缺点,但是基于热红外遥感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交通运输史上重大飞跃,且其对区域空间结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次,随着全球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