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高送转”是我国A股市场的炒作热点。其本质是公司的股东权益内部结构调整,本身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企业价值以及盈利水平,对投资者收益不会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在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公告之后依然受到众多个人投资者的追捧,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高送转”方案。然而,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企业经营情况良莠不齐,有些上市公司是出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以及未来前景的自信、降低股票价格,增强股票流动性、扩大公司股本,提升其在资本市场实力而推出“高送转”方案,也不乏有企业大股东利用“高送转”时冲高的股价进行市值管理,“高送转”时常伴随有企业股权质押、增发股票以及减持的行为。投资者道不明其中原因便会盲目追捧进行“高送转”的公司,对其自身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值得深入研究。而现有研究中缺少将股权质押和“高送转”相结合的“高送转”典型案例的研究,所以本文选择大晟文化这一进行“高送转”最根本的动因是防止股权质押爆仓,短期维稳的目的较为明显的“10转30”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股利迎合理论以及价格幻觉理论,结合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普遍动因,本文以2014至2018年公司、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事件研究法,探讨大晟文化2016年“10转30”“高送转”利润分配方案的真实动因、“高送转”事件市场反应以及“高送转”后公司的财务业绩状况,分析公司财务业绩能否支撑其走出填权效应。本文主要结论为:第一,大晟文化具备“高送转”的基本送转条件,其实施“高送转”的主要动因确实是增强流动性以及扩大公司股本规模。第二,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市值管理理论以及股利迎合理论,大晟文化进行“高送转”的重要动因是转移投资者对股权质押以及重大重组失败的注意力,防止股权质押爆仓。第三,“高送转”事件窗口期存在超额收益率,为公司带来了短期的财富效应。第四,公司“高送转”没有经营业绩作为支撑,“高送转”后业绩变脸,公司未能填权。通过对A股市场“高送转”典型案例的研究,对其他上市公司合理制定和使用“高送转”方案、中小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警惕高比例股权质押状态下的“高送转”以及上市公司理性认识到“高送转”的积极影响虽能缓解负面影响,但这种积极影响并不是长期存在的均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