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十条”以及《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颁布推动我国人身险快速发展,2014年人身险保费收入为13031亿元,2019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是30996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237%。保险消费者增多,人身险保费规模不断在扩大,为了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省(市)原保监局增设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处,专门受理保险消费者的投诉。保险诉讼案例从2014年的72万件上涨到2018年的122万件,证明保险消费者维权意识也在增强。近年,保险消费者权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人身险投诉占比有所降低,从2014年的54.16%下降到2018年45.02%,下降了9.14%。但2018年人身险的投诉总量相较2014年的15111件,增长了263%,人身险销售投诉占比从2014年25.09%增加到2018年的42.63%,总之,人身险投诉总量仍在快速增长,而消费者投诉缘由有告知义务是否如实履行,同时,涉及人身险保险告知的诉讼案例达1.8万多件,占人身险案例总量的比例超过10%。故实务中如实告知义务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研究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原因是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问题较为集中。个人保险业务中,由于寿险签约时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寿险合同的特殊性,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非常重要,其告知内容真实与否,会影响保险人对保险标的风险判断;同时,投保人要对告知承担法律责任,不如实告知易引发理赔纠纷,最终影响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保险公司个人保险业务一般通过营销渠道销售,保险代理人是首先接触客户的人,向潜在客户推销保险产品,交易中引导投保人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如实填写保险公司事先设计的告知问卷。保险人根据投保人告知内容进行风险识别,决定承保与否与确定承保条件。投保人、营销渠道、保险人形成一个闭环,相互影响,任何一环节中的主体未履行相关职责,会导致告知义务不能如实履行。基于寿险合同交易特点及其基本原则,结合交易主体及交易环节,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学、司法案例实证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的方法,解析寿险中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基本要素,运用案例数据解析告知义务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剖析寿险交易过程中如实告知义务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寿险中交易环节的弊端和交易主体责任的缺失如何导致告知义务履行受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范相关主体的行为,减少寿险中如实告知义务的争议问题。本文总共六章。第一章绪论。该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的观点以及不足之处,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再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最后对论文的创新以及不足进行总结。第二章最大诚信原则以及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据保险合同交易的特点,解析保险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如实告知义务需履行的原因,而由于寿险合同的特殊性,寿险中如实告知义务问题较为集中;二是基于寿险交易环节和交易主体,分析寿险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基本要素;三是运用案例统计数据解析告知义务中问题的严重性,剖析寿险交易过程中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第三章寿险交易中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分析。基于前章的案例统计结果,此部分将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主观程度分为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又进一步分析了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的认定标准,因主观程度不同,法律后果的也不同。再剖析线下电子投保方式的普及对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影响。第四章寿险营销渠道对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的影响。先简要介绍寿险营销渠道的类型,再着重分析保险代理人渠道和互联网渠道中告知义务履行的问题。部分保险代理人利益至上,阻碍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或本身即为客户,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而互联网渠道中询问内容、方式和履行说明义务存在不足之处。第五章保险人在告知义务中的角色。本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保险人是否行使询问权利,询问内容中是否存在概括性条款;其次是保险人承保中是否尽审慎义务,要求被保险人进行体检或提交的体检报告效力如何,保险人核保过程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是否在合同成立前负有调查的义务;最后是保险人说明义务与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是否存在竞合,以及说明义务的滥用成为不诚信投保人规避法律后果的工具。第六章完善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的建议。本章是对前文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引导投保人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对代理人管理、以及互联网渠道和保险人在如实告知义务中可完善之处五个方面,试图从根源上解决寿险交易中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角度的创新。深入研究寿险交易过程中告知义务的履行,剖析交易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保险代理人渠道和新型互联网渠道中的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具有针对性;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采用了案例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寿险交易环节和交易主体的问题的关键点,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其他文献
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日光基”频频登上各大新闻热搜,基金规模如火箭般飞速上升。这一年,公募基金总规模连续创造新高,从2019年末14.77万亿增长至18.31万亿,更是在2021年1月突破了20万亿关口。一时间,炒股不如买基金成了寻常百姓的口头禅,基金成为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一波三折,品类齐全。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类型和产品,投资者需要依赖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同时,
学位
随着新时代对新青年人才需求的变化,当前社会越来越注重全能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虽然满足了学科知识的传输,但更多地是以灌输为主,对于学生整体的思考发展并无太多的作用,显然遏制了学生多维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在这种时代趋势下,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生本教育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留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也更为贴合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并为当前诸多高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方向。
学位
机器人技术作为当代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工厂的基础执行者,如何保证它们在生产工作中安全高效的运行成为工业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当前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操作设备主要以六自由度串联结构的机械臂为主。该结构类型的机械臂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操作空间范围广的特点,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生产需要,因而具有
学位
格宾网石笼生态防护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护坡工程项目中,表现出较强的生态优势、性能优势与经济优势。基于此,选取宿鸭湖水库大坝一级护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为实例展开针对性分析,在明确案例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对格宾网石笼生态防护技术优势进行总结,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探讨格宾网石笼生态防护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要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期刊
本文主要探讨苏珊·朗格的音乐美学思想。朗格研究涉猎广泛,涵盖了哲学、艺术、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符号美学论在美学界独树一帜,完整建立了运用符号理论进行艺术分析的体系。纵观音乐史,音乐美学着眼于对音乐的形而上思考,研究音乐作品的审美内涵,从而引导人们感受音乐之美。朗格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前人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她主要站在符号论的角度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她指出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符号之一,符号美学体系在音乐
学位
随着乡村生态环境,经济及传统文化受关注度不断增强,在大力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景观破碎化、景观同质化现象,建立共生理论下的乡村设计研究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滨水乡村当下生态、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滨水乡村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政策,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提出滨水乡村景观设计方法,以共生要素为媒介建构共生模式框架层级,达到滨水乡村人与自然共生效应。滨水乡村景观存在以下问题:(
学位
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浓度被作为描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评价海水有机污染程度、海洋水质和探测渔场的重要参考数据是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无人船具有灵活性高、体积小等特点,可携带各种特殊的功能设备执行一些特殊的操作,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此背景,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无人船叶绿素a浓度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实现了无人船在不同水域和不同深度的叶绿素a浓度的检测。
学位
河道堤防的升级改造工程往往会对河道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针对此问题,文章以公庄河杨村圩镇段堤防整治工程为例,针对其年久失修造成的防洪不达标问题,进行生态联合挡墙石笼护岸改造施工,对混凝土挡墙、墙后堤身土方回填、局部迎水面抛石及网护坡、堤顶人行道及防汛混凝土路面、堤身草皮护坡及堤顶绿化树种植等施工工艺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研究。工程施工后,提高了公庄河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了区域防洪安全,并兼
期刊
目的:探讨三百棒醇提物(Toddalia asiatica alcohol extract,TAAE)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细胞系MH7A的增殖、自噬、凋亡及其机制,为三百棒在临床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H7A细胞,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爬虫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以及使用量越来越大情况下,由于法律不完善、道德教育不足等原因造成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对滥用网络爬虫行为进行规制已是必然趋势之一。通过对滥用网络爬虫行为的刑法法理分析,梳理网络爬虫的行为类型及滥用该技术面临的刑法风险,同时分析现有案例中对滥用网络爬虫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的现状,提炼其中的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