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特别是完全不可再生的土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它对土地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河南省委七届三次会议指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力争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非农劳动力成为主体,城镇人口占多数,基本实现工业化。”河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目前全省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67万亩,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那么,这种土地资源的不足究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限制?限制的作用可能有多大?本文试图建立河南经济增长尾效分析的函数模型,对由于土地的限制所导致的“增长尾效”在河南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提出促进河南经济持续增长的相应政策和建议。全文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Romer的假说,由于资源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第二部分为模型构建。此部分以经典的索洛模型和Romer(2001)的分析为基础,考虑资源的限制,建立分析河南经济增长的尾效模型。第三部分为计量分析。在此部分引入相关的计量方法,对模型中的要素——GDP、固定资本、土地和人力资本进行计量处理。在考察数据的平稳性并排除数据的自相关性之后,通过EVIEWS3.1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计算了河南省经济的“增长尾效”,大约为每年1.33个百分点,第四部分为综合分析,着重考查了影响经济尾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劳动力增长和土地的弹性系数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尾效。同时计算了由于“增长尾效”的存在,如果继续推行过去几年的生产要素投入政策,即在保持目前要素投入的增长水平、保持平衡增长路径并在假设每年实际增长率为8%的条件下,为克服增长尾效的阻尼作用,技术进步导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0.4%,即实际增长率要达到8.4%,才能实现河南省政府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本部分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针对河南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