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不稳在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存在慢性颈脊髓压迫现象的病例中单纯有脊髓压迫现象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组(无症状压迫组)和有脊髓压迫现象且有神经损伤症状出现的病例组(脊髓压迫症组)的颈椎MRI及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的测量统计数据,研究颈椎不稳在慢性脊髓压迫症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收集并回顾本院门诊及体检发现并通过颈椎MRI片确定的存在颈脊髓压迫现象的病例中单纯有脊髓压迫现象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病例28例(即无症状压迫组)和有脊髓压迫现象且有神经损伤症状出现(即慢性脊髓压迫症)病例40例,使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中测量所有病例C2/3、C3/4、C,4/5、C5/6节段各椎体间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各椎体间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并记录颈椎曲线及全颈椎屈伸活动范围,统计各组病例存在颈椎不稳的病例数,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   结果:   (1)脊髓压迫症组较无症状压迫组下颈椎不稳发生率较高并有统计学意义。   (2)脊髓压迫症组颈椎曲线异常比率较无症状压迫组大,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脊髓压迫症组的全颈椎屈伸活动范围为(52.50±7.62)°,无症状压迫组的屈伸活动范围为(72.49±6.33)°,脊髓压迫症组的屈伸活动范围较无症状压迫组明显减小(P<0.05)。   (4)脊髓压迫症组与无症状压迫组比较,C4/5、C5/6椎体间水平位移值显著增大,C3/4、C4/5椎体间角度位移值显著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下颈椎不稳是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2)颈椎过屈、过伸侧位片对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可为其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3)无症状的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作为一种亚临床现象,其治疗方法及转归值得关注与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应用64排CT测量中国大陆人群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 PAT)、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和心包外脂肪(paracardial adipose tissue
沈寿(1874-1921),中国近代刺绣艺术家、刺绣教育家。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天香阁女士,晚号雪宧。出生于古玩商家庭,母亲擅长刺绣。沈云芝从小即与姐姐沈立一起学习诗文刺绣,8
目的:评价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患者代谢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内脂素在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组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0例健康妊娠妇
本文通过总结企业进口参与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多数实证研究认为,存在着企业进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同时也发现进口活动对企业生产率有提高作用。而对进口产品必须区分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人类发展报告》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年度报告,在诸多维度上的理念均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
国家一向提倡节约用地,提高用地效率,于是衍生出“立体种植”的农业概念,立体种植不仅节约了土地,还打造了一种立体景观,增加了绿化面积。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渐渐发现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于舒张中、晚期的显示规律,并分析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长度、厚度及冠状动脉整体形态等的相关关系。   方法: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Philips Br
患者女,60岁。主因下腹部憋胀半月,发现“盆腔肿物”1周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黑痣及异常色素沉着,移动性浊音阳性,盆腹腔可触及巨大肿物,上界达脐,活动,质中。血清学检
4远程控制:在教室内架设3~4台的云台摄像机,只需要一人在远端遥控操作,拍摄教师平时的上课的特写画面,之后再进行后期剪辑即可。5E-Learning:如同电子白板,可以将数位教材投
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大力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是培养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