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的多束CO2激光能量合成系统的设计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功率CO2激光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CO2激光器在功率方面已经达到了物理极限。激光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高功率CO2激光获得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红外空芯传能光纤的发展,CO2激光的柔性传输也成为可能。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利用空芯传能光纤的传输,将多束CO2激光在空间上进行非相干合束,达到功率叠加的效果。本文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用的激光光束合成方法。结合CO2高功率合成的特性,选择非相干合成方式;  其次是了解CO2柔性传输方式,即红外传能特种光纤,根据相关的性能资料选择华南师范大学特种光纤团队研制的GeO2介质膜红外空芯传能光纤用来传输CO2激光;  分析光纤耦合的相关条件,根据所选的CO2激光输出参数和光纤的相关参数设计了一套基于单透镜聚焦的光纤耦合系统,并进行数值模拟保证激光能量能99%以上的进入光纤;  根据空间对称性设计了正六边形外包络的7束光纤的空间结构,并根据光纤的传输性能对光纤端出射光斑进行了合理的推论和近似;  结合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即保持合成过程中的较高能量利用率,对中间过程进行了合理的能量外包络近似;结合几何光学近似和高斯光学的相关理论,设计了光束整形和聚焦系统。根据设计的系统参数,利用zemax软件的物理光学功能计算得到最终7束合成的输出光斑大小为直径0.45mm左右,能量集中范围与基模高斯光束相似。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达到89%。  结合7束合成的结构分布和光学设计,扩展推论了3束、4束和6束合成情况下的输出参数,并且数值模拟得到的光束能量分布与经报道的实验测试结果相吻合,得到了合成总功率的可选择性。同时证明了此次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其他文献
为更准确地反映在交变循环荷载作用和温度周期变化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特征,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宜由当量损伤法向累积损伤法发展,因此整合路面温度场监测、层状弹性体力学
海北共青团自诞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青年,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建设新海北,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
以实现可用ICF(惯性约束聚变)为目标,世界上各国纷纷开展了对高功率激光驱动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得到了飞速发展,光路路数不断增多、光束口径不断增大。由于对聚
近年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大量
激光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作为激光加工应用领域一部分的激光切割,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先进的切割工艺。由于它具备柔性切割
无掩膜光刻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具有无需掩膜、成本低、精度可控、加工对象广泛、灵活轻便等优点。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加工和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现
本文介绍了作者博士期间在基于正交偏振探测技术的脉冲光抽运(POP)铷原子钟平台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POP原子钟性能优化以及新型POP原子钟技术探索。  为了改善POP原子钟
偏振和相位是光的两个重要特征。本文从这两个特征出发,分别研究了圆柱矢量光束和涡旋光束。  圆柱矢量光束是一种空间非均匀偏振光,其光波横截面内的各个位置的电场(偏振)方向
我们研究电子输运通过一个振动的双量子点连接到铁磁电极,两个量子点之间态的迁移受到交流微波驱动场的激发。在库伦阻塞机制下运用波恩-马尔科夫近似主方程的方法推导出双量
目前在运行和在建的大型激光装置中,光学薄膜元件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其破坏问题一直是激光向高峰值功率、大能量密度方向发展的瓶颈之一。大量的针对多层膜的高功率激光损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