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是给人类留下最好的回馈。它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一种音乐类型是一方水土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在素质教育的携领下,我国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于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应该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以晋北“神池道情”为全文的主旨,通过“神池道情”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神池县职业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几所中小学相比较,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能够顺利全面把本土地方传统音乐融入课堂提出新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使地方传统音乐能够有更多的学习认同度。在培养音乐教育的同时,真正落实美育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特有的潜能化作学习的动力,真正在实际教学的音乐课程中把握传统音乐的多种类型,系统自然的与校本音乐教材互相联系,把握真正的音乐传承内涵,把具有典型代表的地方音乐融入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中。本论文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的“神池道情”产生的历史与变迁,以及道情的整体音乐特征、传统音乐的关注度以及先行学校的优势引出结论。第二章主要是针对“神池道情”的传承价值和意义以及通过学校的介绍,做出的对比问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来发现当下道情传播中的阻碍因素在本土音乐课程的设计与探究。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以及职业中学特殊的“双师”教学模式做教学的示范,在普及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纲领下,对普及与专业化方面介绍了艺术传承班,这是能够深度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外实践空间,也为教育和传承工作铺下了有利的后盾。第四章是对于“神池道情”进校园的一些总结和意见,通过以上的数据调查结果以及示范点的对比而言,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设计适应自己的教学教材,加大政府教育力度的支持,让本土母语文化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