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体域网(WBAN)超短距离信道模型的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重点研究无线人体局域网(WBAN)超短距离信道特性和信道建模,模拟人体组织建立人体模型并研究其比吸收率和路径损耗特性。   论文在简要介绍无线人体局域网的基础概念上,对无线人体局域网的信道模型进行研究,给出了天线对人体辐射的影响,以及人体组织对收发天线间功率损耗的影响,并从四种信道模型分别建模,得出了相应信道参数的统计特性。   根据无线人体局域网信号传输围绕人体的特殊性,选择电磁仿真软件XFDTD对人体组织进行确定性建模。根据无线人体局域网信道模型不够成熟的原因,选择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论文仿真了天线在人体模型中的比吸收率(SAR)分布,对人体不同组织下的路径损耗进行对比。   论文首先对无线人体局域网信道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做了简单介绍。通过使用XFDTD仿真人体组织四层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SAR,得出10克和1克组织下频率越高其SAR值越大,并用完整人体模型计算在2.4GHz下的人体10克组织的SAR满足国际规定的最新标准,得出了SAR最大的三种组织为皮肤、血液和肌肉。其次,通过分析无线人体局域网的信道特性和影响信道的主要因素,提出和建立了人体四层组织结构的人体通信模型,在2.4GHz使用两个半波偶极子天线贴近皮肤表层研究人体组织对天线传输信号的路径损耗,分别从天线距离、组织厚度和天线高度对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仿真,得出了随着天线距离的增大路径损耗变大,随着组织厚度增加路径损耗逐渐趋于稳定,天线距离人体组织越高其路径损耗越小。最后,通过国外实测得出的参数,提出了四种通信链路从路径损耗模型和冲激响应模型来具体分析,用Simulink建立了无线人体局域网信道中的四种信道模型并对这四种信道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不同频点下的路劲损耗值,与国外测量的数据基本吻合。在2.4GHz下,实测参数仿真出来的路径损耗结果稍微大于人体组织建模仿真的结果。   仿真数据表明:比吸收率最高的区域为靠近天线附近的体表,人体周围环境和人体组织对于无线人体局域网的信道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人体组织吸收造成的损耗成为主要因素。其次,人体组织的厚度,天线的距离和高度都影响着短距离无线信号的传输。
其他文献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并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而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不可或缺的电信息采集系统,势必将同步快速增长。
近年来,由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具有广视角、高响应速度、柔性可弯曲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器行业和照明领域脱颖而出,被认为是继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之后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接口技术在下个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具有较高竞争力,3GPP及时启动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LT
本文通过采集部分地区的植物根部土壤,采用诱导分离方法,分离纯化以捕食器官捕食线虫的菌株,结合形态鉴定和分子分析手段,摸清这一区域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文中对从广西部分市县的
论文采用营养液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镉胁迫对5个品种花生(海花1号、鲁花8号、奇山208、徐花13和郑红3号)根系形态、根系中镉亚细胞分布、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有机酸种类的影响,分析这些指标与花生植株镉的积累、转运和籽实镉含量之间的关系,旨在初步阐明花生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Cd处理浓度为0、2、20μM下,测定5个品种花生的生物量、Cd积累和根系形态,以研究根系
本文探讨了黄瓜花叶病毒运动蛋白(CMVMP)与微丝的作用关系及通过作用于微丝对胞间连丝的调控机制。  本文利用大肠杆菌体外表达黄瓜花叶病毒运动蛋白,从包含体中提纯并获得
刘:去年秋天,《建筑学报》曾在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举办过一次小型研讨会.有个话题会后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华黎的迹建筑事务所承接的项目好像没有地处闹市区的.地处村边地头、树
期刊
随着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核能、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中,太阳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光伏发电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及外界条件对光伏电池的影响极大,若在光伏发电系统的试验中采用真实的光伏电池,就会使光伏发电系统受到一定的限制。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可以在实验室中实现任何光照及温度下的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同时,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及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肢体残疾问题使得下肢残疾人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