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技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动态性成为企业生存环境最主要的特征。传统的封闭式创新逐渐暴露出弊端,成功的创新有赖于与外部组织的有效合作,共同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此情境下,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有开拓性的技术创新范式,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学者们对开放式创新理论的不断研究,发现尽管开放式创新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益,但盲目的开放则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困难。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开放式创新范式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度。因此,基于上述背景,在动态环境下如何选择适宜的创新开放度来提升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成为开放式创新活动实践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重要问题逐步探析:(1)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有什么影响;(2)环境动态性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3)如果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存在,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创新开放度。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环境动态性、创新开放度和开放式创新绩效三个变量的内涵进行分析,分别对三者进行了维度的细分,并厘清了三者关系;其次,构建了环境动态性——创新开放度——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181份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关系,验证本文的研究模型和假设;最后,得出研究结论:(1)环境动态性包括技术动态性和市场动态性两个维度;创新开放度包括开放广度和开放深度两个维度;开放式创新绩效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2)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均在开放广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开放深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3)企业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传统的创新模式,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来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面临剧烈动荡的技术或市场环境时,必须不断扩大其开放广度,对现有环境下的技术难点进行快速突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本文尝试性地基于环境动态性视角,构建了环境动态性——创新开放度——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将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拓展为受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的综合模型,形成开放式创新综合性研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的“黑箱”透明化,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的开放式创新理论,对企业应用开放式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