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泡菜历史悠久,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蔬菜发酵食品。泡菜发酵过程是一个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彻底的了解泡菜发酵的本质,我们必须先了解其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本课题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对四川传统泡菜和四川工业泡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利用多样性指数、稀释度曲线和相关性指数分析群落的多样性及演替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四川传统泡菜样品PC中所得到的129个克隆子均鉴定为乳酸菌,分布于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两个属,所占比例分别为88.4%和10.1%。L. pentosus, L. plantarum和P. damnosu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分别占50.4%,16.3%和10.1%,L. paralimentarius, L. sunkii, L. brevis, L. kisonensis, L.acetotolerans, L. namurensis是其中的次优势菌。四川工业泡菜样品PB1、PB2、PB3中的主要微生物是Vibrio,Cobetia和Halomonas,所占比例分别是32.1%、29.6%、0,30.4%、15.9%、15.9%和13.5%、32.4%、12.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受高盐环境的影响,Vibrio和Cobetia均呈现递减趋势,Halomonas呈现递增趋势。乳酸菌并不是四川工业泡菜中主要微生物,但其含量呈现递增趋势,在PB3中达到最大值。发酵前期的主要乳酸菌为Le. gelidum和P. damnosus;发酵中期的乳酸菌为L. plantarum,L. brevis和P. damnosus;发酵后期乳酸菌为L. sakei,L.plantarum,L. brevis和L. sunkii。通过多样性分析,样品PC的覆盖度Coverage为88.1%,PB1、PB2和PB3的覆盖度Coverage均为100%,说明,所检测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能够表征泡菜样品细菌种类及数量。这些结果揭示了四川泡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变化特征,展现了很多未知的生物信息,为人们研究四川泡菜泡菜发酵机理、风味因子的形成机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型乳酸发酵菌剂的研究制备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