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凹陷东部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含油气系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临清凹陷东部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沉积有机相、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储层特征以及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总结了下第三系油气成藏模式,提出了有利勘探方向。在系统采样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临清凹陷东部下第三系烃源岩层系进行了精细评价,提出了沙三段和沙一段是好一较好烃源岩;孔店组、沙四段和沙二段属差烃源岩;沙三段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层且主要分布在禹城洼陷。应用Ro确定了下第三系烃源岩的生烃门限(为3100m),沙二段和沙一段全部停留在未成熟阶段,沙三段有机质处于未成熟一生油的过渡阶段。利用源岩生油潜量与热解峰温Tmax,建立了生烃模式。源岩的生烃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①硫细菌降解的有机质早期生烃阶段;②成熟油生成阶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纵向上沙三段和沙一段储层物性最好,孔店组最差;不同的沉积相带中三角洲前缘砂和滨浅湖滩坝(生物灰岩)整体储集性能最好,滨浅湖席状砂和浊积扇砂则较差。通过含油气系统分析,将临清凹陷东部下第三系划分为Esl-Es-禹城油气系统(·)、Es3-Es-禹城油气系统(·)和Ek+Es4-Es-禹城油气系统(·)三个含油气系统,其中Es3-Es-禹城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勘探的最主要的油气系统。在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主要的成藏模式: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和洼陷带成藏模式。陡坡带的砂砾岩体油气藏和洼陷带的岩性油气藏是临清凹陷东部重要的勘探方向。
其他文献
在充分运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主要从气源对比、运移通道、温压场、膏盐层、成藏期次等方面对渤南洼陷中深层天然气进行剖析,分析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装备的使用性能,因此准确有效的预测评估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对于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运行
高速高精控制是现代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往的“脉冲量或模拟量接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控系统高速高精加工的通信要求,现场总线成为数控系统通信发展的主流。然而,至今为
也许人通过学习真的能够看到混凝土墙另一侧的东西,能看到保险箱里的财物和信封里的信。这不是伪科学,而是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俄罗斯就有这样一所专门培养人的第二视觉的学校
期刊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桩西油田桩45-1断块沙二段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7个韵律层(单砂层)。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沙二段主要
位置控制卡是开放式机床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控制数控机床每个轴的准确定位,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永磁材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软弱土地基。但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制约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实际
随着我国近年来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分析了钻孔夯扩挤密法在处理兰州地区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地区的薯蓣属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薯蓣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栽培的方法,对薯蓣植株的24个性状分
地电化学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由俄罗斯学者提出后,倍受各国地学专家学者的关注,经实践检验证明,该方法勘探深度较大,寻找隐伏矿床效果较好,仍然是21世纪地学家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