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的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软弱土地基。但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制约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次研究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尚未深入开展工作的工程特性入手,主要分析其承载和变形的特性。论文通过静载荷试验,得到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和土载荷、沉降、应力比的试验数值,据此分析不同载荷水平下,桩土分担载荷、桩土应力比、褥垫层作用、沉降变形等要素,总结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此外,论文根据现有复合地基理论得到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计算值,将理论值、实测值和Ansys计算值进行比较,浅析复合地基沉降理论存在的不足,并举荐有限元法进行沉降计算。同时文中借助有限元软件模拟复合地基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不同载荷水平下,复合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征。本文还进行了桩长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影响的分析。在现场试验、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夯实水泥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伴随加载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并有一个极值(nmax<6.1);随着总荷载的增加,桩和土的分担载荷同时增加。在总载荷p<310kN时,桩和桩间土分担的载荷曲线可近似为直线,总载荷p在300~400kN之间,桩和桩间土的分担载荷曲线出现拐点,桩体分担的载荷将出现骤然减少,桩身屈服破坏; 2.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征说明在低荷载下是加固区桩间土的压缩变形,在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下卧层的压缩变形,加固区的压缩是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 3.目前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和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由于具体场地的条件不同与现场原位实测值有误差,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vs适当选取和调节设计参数,可以减少这种误差; 4.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位移场具有如下特征:在低应力水平作用下,桩和土能够很好的产生协调变形,土体的位移变形呈沉降漏斗状。随着载荷的加大,位移变形的沉降漏斗径向变窄,桩体的位移加大;相比应力场的变化情况是复杂的,复合地基在低应力水平下,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在一般应力水平下,复合地基的上部土体产生椭球的应力区域;在高应力水平下,在桩体的底部产生负摩阻力区域,随着载荷的加大,负摩阻力区域逐渐减小至消失; 5.增加复合地基的桩长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但当桩长增加
其他文献
冷轧钢板是汽车、家电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关乎最终产品的品质。而冷轧钢板在轧制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工艺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缺陷。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准确、快速的检出
由于多目标优化技术在工程、经济、管理和军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多目标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它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在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遗传算法是借鉴生物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而开发出的一种全局优化自适应概率搜索算法,它在解决复杂系统优化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优越性和健壮性,使其成为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由于龙门起重机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很难用设计变量精
复杂曲面表达的产品几何形状可控,性能优良,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及模具等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现今复杂曲面的造型技术已较成熟,但是其加工仍是一大难题。多轴联动数
西藏地区是特提斯一喜玛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构造成矿意义,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近年来,西藏冈底斯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揭示出冈
在充分运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主要从气源对比、运移通道、温压场、膏盐层、成藏期次等方面对渤南洼陷中深层天然气进行剖析,分析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装备的使用性能,因此准确有效的预测评估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对于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运行
高速高精控制是现代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往的“脉冲量或模拟量接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控系统高速高精加工的通信要求,现场总线成为数控系统通信发展的主流。然而,至今为
也许人通过学习真的能够看到混凝土墙另一侧的东西,能看到保险箱里的财物和信封里的信。这不是伪科学,而是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俄罗斯就有这样一所专门培养人的第二视觉的学校
期刊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桩西油田桩45-1断块沙二段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7个韵律层(单砂层)。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沙二段主要
位置控制卡是开放式机床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控制数控机床每个轴的准确定位,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永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