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未给予体验式、问题式学习足够的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教育部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4版)》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然而,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注入式、“填鸭式”现象还比较突出,影响了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因此,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教学适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以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成为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凸显、课堂活力的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方面。第四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面临的困境。通过实证调查,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则及方法路径。指出,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意识与无意识、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基于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并提出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路径:一是明确四个方法步骤,即创设情境,开启体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交流所得,感悟体验;评价反思,印证体验。二是灵活运用三种形式,即讨论式体验、情境式体验、活动式体验。三是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四是注意解决两个问题,即并非思想品德课的所有章节都适用体验式教学、正确处理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