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及临床分型的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探讨D-二聚体在AAD预后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重视、积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74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胸痛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个人史、实验室化验指标、临床分型、相关治疗及院内预后结果等情况。依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分型,将确诊患者分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与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化验指标等,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情况:依据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了74例AAD患者,男性53例,女性21例。平均发病年龄(50.93±10.68)岁,死亡组病例21例,院内死亡率为28%;2.AAD患者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型、肌酐、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nford A型、肌酐升高、D-二聚体高值、NT-pro BNP高值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是否胸痛、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治疗、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敏肌钙蛋白I,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D-二聚体12.00(6.89,12.00),明显高于生存组3.30(1.66,11.65),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患者预后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示:D-二聚体高值、肌酐高值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D-二聚体(OR=1.26,95%CI:1.09-1.46,P=0.002)、肌酐(OR=1.02,95%CI:1.00-1.03,P=0.022)。D-二聚体对AAD患者的院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7%,最佳截断值为6.5,灵敏度86%,特异度62%。4.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与Stanford B型比较的单因素分析中,性别、D-二聚体有统计学差异,女性、D-二聚体高值为Stanford A型夹层的好发因素。发病年龄、发病时间、是否胸痛、治疗方案、既往病史、个人史、白细胞计数、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敏肌钙蛋白I在二者的对比中均无明显差异;5.临床分型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D-二聚体高值、女性均为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易感因素。具体值为D-二聚体(OR=1.18,95%CI:1.05-1.32,P=0.005)、女性(OR=4.07,95%CI:1.24-13.29,P=0.02)。D-二聚体在预测Stanford A型A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69%,最佳截断值是10.73,灵敏度55%,特异度81%。结论:1.D-二聚体的升高、肌酐的升高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临床确诊后伴随化验指标异常时,需多加重视。2.在AAD的发病人群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院内预后与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夹层预后差,其死亡率要高于Stanford B型夹层,临床上要尽快明确分型给予相应治疗。4.女性、D-二聚体高值为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易感因素,对于临床疑诊的AAD患者需多加关注,加快诊断流程。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应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两组病例,观察患者血常规指标统计两组疗效差异、起效时间(脱离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15g/L或输血后血红蛋白较前提升15g/L随访一个月仍无下降)、到最高疗效的时间并分析其差异,并随访其远期疗效;明确脐带间充质干细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从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河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恢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mrEF)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并探索LVEF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201
目的:通过观察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 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 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评价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实验是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共纳入120名确诊为ACS并需要进
目的: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是指在未发展成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常规有一项符合SAA,需依赖输注血制品的NSAA。国际AA指南推荐TD-NSAA进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起效缓慢,易合并感染且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01月至2020年0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符合标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96例,根据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左心耳血栓状态组(88例)和无左心耳血栓状态组(608例)。同时通过住院病例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房颤的类型(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房颤的持续时间,入院的血
目的:低氧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动脉高压的一个亚型,其发病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Warburg效应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本实验通过在体研究,应用低氧和去势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是否通过HIF-1α信号通路,影响Warburg效应,进而减轻肺动脉高压。方法:选择42只6-8周的雌性SD大鼠,并随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和特点,分析AA克隆性造血与临床特征和免疫抑制治疗(IS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自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91例AA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随访观察IST疗效。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91例初诊AA患者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等,评估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对免疫抑制疗法,特别是环孢素A和/或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以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以2013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
目的:肺动脉高压(PAH)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雌激素对肺动脉高压有保护作用,但雌激素与乳酸代谢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相关联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雌激素对肺动脉高压的保护机制,探究在此过程中雌激素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的作用通路,进而影响糖酵解代谢产物乳酸含量,为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7组(各组n=6):假手术+常氧组、假
第一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外膜脂肪正常参考值定量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测量正常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及不同位置心外膜脂肪厚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心外膜脂肪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19-12至2020-12期间临床可疑心血管疾病或无症状体检者,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