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别角色态度、择偶标准及其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研究成人依恋、性别角色态度、择偶标准三者及其关系为目的,使用文献法对有关研究进行深入梳理和探讨,并采取随机抽样,选取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科技大学600名本科在校生,用量表进行施测。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各维度存在不同差异,在社会权利与义务、能力特质与表现、职业兴趣与工作、两性交往与互动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观念较女生更传统;男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存在差异,在社会资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重视配偶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沟通能力、个性,在外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更重视配偶的外貌。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别角色态度、择偶标准在年级上存在不同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性别角色态度的社会权利与义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较文科学生更为传统;不同专业学生在在择偶标准的社会资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学生更看重配偶的社会资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权利与义务方面的观念更为传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具有更少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成人依恋可以预测性别角色态度,性别角色态度可以预测择偶标准。两性交往在依恋焦虑和社会资源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兴趣与工作在依恋焦虑和社会资源间的中介作用,两性交往与互动在依恋焦虑和外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能力特质与表现在依恋回避与个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在今后的教育、社会宣传等过程中,注意个体本身所持有的性别角色态度,有助于培养更加多元化的择偶标准,促使个体能够更好的选择自己所适合的配偶。
其他文献
根据文献分析和专家意见,对《教师工作价值观》、《教师组织承诺》、《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进行初测,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进行修订,形成正式施测问卷。在正式测量
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教师是高压力职业。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来自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增无减,而农村贫困地区小学
对于我国普通高校的教育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普及教育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
互联网的发展革新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同时也衍生出了网络欺负这一现象。网络欺负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通信设备,对不容易保护自己的个体实施恶意的反复的伤害行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