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调节血管平滑肌表型转换在实验性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主动脉瘤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常常因为瘤体突然破裂而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病率约为4-8%,女性的患病率约为0.5-1.5%。对于直径大于5cm的腹主动脉瘤,通常建议行手术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分为传统的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和微创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不管哪种手术治疗,都没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腹主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可以降低破裂风险并且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上仍没有一款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因此,深入挖掘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具有重大且深远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很多学者认为炎症反应是腹主动脉瘤发病的核心因素。在AAA形成过程中,病理性血管重塑由巨噬细胞浸润所驱动的。在血管重塑过程中,单核细胞被招募到主动脉组织中,进而分化为巨噬细胞,参与血管壁炎症反应。经典的巨噬细胞可分为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6、IL-1β和TNF-α等参与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瘤的形成;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主要分泌IL-10等抗炎因子,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发挥抑制动脉瘤的作用。活化的炎性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炎性因子,炎症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引起其表型改变,诱导免疫反应,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因此,探究炎症在腹主动脉瘤中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对AAA的影响,对于临床上发现新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研究已证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AAA与正常人群相比菌群失调,其中厚壁菌门升高,罗氏菌属丰度下降。厚壁菌门主要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以加速AAA的进展。罗氏菌属是肠道中最主要的微生物之一,具抗炎、调节肠道免疫、调节代谢综合征等诸多生理功能,丁酸是其特异性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菌群的另一类重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一种,还包括乙酸、丙酸等。丁酸具有保护肠道屏障、调节机体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重生理功能。目前已证实丁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比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动脉硬化等。研究表明,丁酸可以通过减少巨噬细胞的粘附和迁移以及增加斑块稳定性,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这与AAA的疾病进程相似。但丁酸是否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体内丁酸以及炎症水平变化,以及探究丁酸在大鼠弹力蛋白酶AAA模型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旨在探索AAA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AAA的进展提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研究方法:(1)分别收集腹主动脉瘤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液及粪便标本,检测两组人群中粪便及血清丁酸浓度的变化以及产丁酸菌罗氏菌属的差异。同时检测AAA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循环血清中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水平差异。并对临床获取的AAA动脉瘤壁及正常对照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壁巨噬细胞M1型浸润情况和VSMC表型转换情况。(2)探索外源性补充丁酸对大鼠弹力蛋白酶AAA模型的抑制作用:记录腹主动脉最大直径的变化,而后通过对大鼠AAA标本进行HE及EVG染色,观察丁酸对血管壁弹力纤维完整性的破坏程度。最后通过Elisa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研究大鼠血清及血管壁中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86、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检测大鼠血管壁中VSMC合成型标志物OPN、收缩型标志物α-SMA以及MMP-9的表达变化。(3)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丁酸与腹主动脉瘤作用机制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巨噬细胞中PI3K/AKT通路与腹主动脉瘤及丁酸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丁酸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以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巨噬细胞条件培养上清对VSMC表型转换的作用。最后,在临床获取的人动脉瘤标本和大鼠动脉瘤标本中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I3K/AKT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1)腹主动脉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产丁酸菌罗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丁酸浓度低于正常人群(P<0.01),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群(P<0.01)。AAA患者血管壁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浸润增多;VSMC合成表型增多,收缩表型减少。这说明丁酸可能与AAA的发生与发展相关。(2)在AAA大鼠弹力蛋白酶模型中,与sham组相比较,AAA组动脉直径明显扩张,伴随弹力纤维降解;而给予丁酸可显著抑制AAA动脉瘤直径的扩张、减少弹力纤维的降解。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与AAA组相比,给予丁酸可以明显减低炎症因子表达;RT-PCR和WB检测血管壁CD86、TNF-α、IL-6的表达和OPN、α-SMA、MMP-9的表达,发现丁酸可以抑制血管壁CD86、TNF-α和IL-6的表达,且丁酸可以抑制AAA中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换,高浓度丁酸的抑制作用更强。实验结果说明丁酸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炎症来抑制动脉瘤的发展。(3)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丁酸通过PI3K/AKT信号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参与AAA的发展。在细胞实验中发现,丁酸可以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并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丁酸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我们使用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上清处理VSMC时发现其可促进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换,但给予丁酸后这种作用被逆转。最后我们人动脉瘤标本和大鼠动脉瘤标本中验证PI3K/AKT通路的表达情况。结论:AAA患者血清丁酸降低,与正常人群相比,肠道菌群中产丁酸菌罗氏菌属下降。丁酸抑制弹力蛋白酶诱导的大鼠AAA模型直径的扩张及血管壁炎症反应。丁酸抑制大鼠AAA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丁酸抑制AAA发展的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了巨噬细胞M1型极化,减轻了动脉瘤壁巨噬细胞的浸润,调节VSMC表型转换,发挥抑制AAA发展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CLV3-WUS反馈调节机制精准地维持着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WUS促进干细胞标记基因CLV3的表达,维持干细胞特性;而CLV3的表达抑制WUS的转录水平,促进干细胞分化,控制着茎尖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数目。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黄瓜心皮数是由CsCLAVATA3基因控制的简单质量性状。本试验旨
目的:肺癌是全世界范围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患者数目庞大、生存期短都是它的主要特点。谈及病因,肺癌的发生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外界环境情况、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肺癌的细胞毒性治疗还没有有效的选择,进入21世纪,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带来了重大的突破,接下来又出现了MET抑制剂、针对基因突变、分子靶向治疗等相关药物选择。尽管目前药物的选择相对成熟,但肿瘤的
近年来,重大传染病在全球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至2019年12月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次重大传染病的爆发给我国人民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尤其对高敏感度的旅游业冲击巨大。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自2019年12月起至2020年2月,旅游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20年2月底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旅游业
电子器件小型化的极限是达到单分子水平,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基于传统硅基技术手段难以达到如此微小的尺寸。因此采用分子电子学的手段,以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分子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小型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分子电子学也为探明化学反应机理、纳米电催化、异构体识别、生物探测、研究并发现微尺度下的物理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种巨大的研究价值吸引着研究人员在该领域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单分子器件中
单细胞测序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遗传信息进行测序和量化的新兴技术,可用于解析细胞的类型、状态、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进化等,现已成为当前疾病研究的重要途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分类、多数据整合等,日益成为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划分细胞类型;通过提取并学习现有细胞类型标签,构建细胞分类模型,可快速、精准地指导同类型细胞识别;单细胞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可以有效结合细胞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污水的乱排乱放和海洋中船舶的油污泄漏问题日益严重,这些污水流进了江河田地,造成了大量河虾鱼类的死亡和秧苗的枯萎,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水资源中的油污污染的问题,以便进行二次水循环利用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传统的油水分离的方法大多都工艺复杂,耗时耗力,成本高,且分离效率低,无法有效分离油水混合物。因此我
研究背景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但对于靶向治疗原发或继发耐药,以及无法接受单药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含铂方案的化疗仍然是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为提升化疗疗效和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探索能够精准预测疗效、疾病进展或者生存时间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利用基于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荧光实时定量PCR的体系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
目的:通过对丝素蛋白材料在制备工艺中的条件进行调控改变其结构、亲水性和二级结构,以期能够随之调控改变丝素蛋白材料的力学性能、亲水性、细胞相容性等。从而能够构建口腔颌面部上皮组织缺损修复中所需高强度丝素蛋白膜及多孔丝素蛋白复合支架。表面的丝素蛋白膜用于支撑缝合所需的强度,下层的多孔支架用于促进黏膜生长,诱导上皮角化、血管化。方法:本文实验通过对新鲜再生的丝素蛋白水溶液进行一定的物化处理,通过浓缩处理
氟中毒是全世界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畜共患性地方病,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安全范围极窄,稍有过量就会引起毒性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均证实了氟的雄性生殖毒性。本课题组依照已有报道,结合前期实验结果和测序分析,提出IL-17信号通路可能是氟中毒动物睾丸免疫应答反应的中心环节。因此,本项目选取动物睾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氟中毒动物模型、IL-17A基因敲除和IL-17A功能加强模型,检测氟对睾丸的损伤过
第一部分:列线图预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根治术后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预测其根治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Rate of Free Survival,RFS)的精度较低,效能较差。列线图(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