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可穿戴的、人机紧密交互的、用户可以解放双手持续工作的移动计算系统。目前国内外对可穿戴计算机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军事、工业和航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可穿戴的、人机紧密交互的、用户可以解放双手持续工作的移动计算系统。目前国内外对可穿戴计算机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军事、工业和航天航空等领域,然而,对可穿戴计算机的应用研究仍是一个热点,将其推广到更多领域是当前趋势。可穿戴计算机的可穿戴性、移动性、持续性和自然交互性等独特优势,能增强用户的智能和感知能力,将其应用于物流领域,可有效地提高现场物流数据的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实现自然持续的作业辅助,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安全性。本课题通过对可穿戴计算机特点的分析,结合物流仓储现场工作状况和信息处理方式,创新研制一种臂式的可穿戴计算机,将它作为物流现场应用的平台,对其硬件平台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合适的核心和扩展计算主板,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基于臂式可穿戴计算机对功耗、尺寸、重量等的特殊约束,经过需求分析和方案选择,采用基于Intel XScale微架构的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PXA270作为硬件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构建整个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分析和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电路,主要包括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LCD,音频,键盘等)、网络通信模块、RFID、电源模块等,为原型系统主板设计提供保障。臂式可穿戴计算机对主板的设计要求较高(即高速电路,高密度布线),并采用Cadence EDA工具进行PCB设计。基于Allegro设计工具,结合高速PCB设计原则,分析设计中的约束规则,包括叠层、布局布线等;根据信号完整性设计理论,利用仿真工具对关键信号进行拓扑结构修改和仿真分析,指导布局布线;最后完成了6层核心板和4层扩展板的设计。通过对原型系统的调试,即硬件调试和软硬件集成调试,以及功耗测试,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臂式可穿戴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满足需求分析中所提出的要求。本课题分析物流用途臂式可穿戴机的功能,提出了基本构架,完成了核心和扩展模块设计,为微型化、低功耗臂式可穿戴计算机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为针对具体应用的可穿戴计算机硬件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实用的思路和参考方案。
其他文献
记忆研究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记忆的主体部分,称之为项目记忆;另一个方面是指记忆的背景部分,称之为来源记忆,它包
微生物发酵过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其内在机理非常复杂。一些重要的过程变量不能在线测量,导致发酵过程的建模和控制更为复杂。本文以谷氨酸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智能控制方法,对于该过程的建模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味精生产过程现场记录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神经元网络建立了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多变量动态数学模型。然后将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和遗传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常规控制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化工过程对控制系统智能化性能的要求。本文针对复杂的化工过程对象,提出智能协调控制的思想,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地发展,现代工业控制领域逐渐的开始引入网络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方式解决了传统工业控制无法突破的空间和地域的难题,也使得电机控制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以太网中不确定的网络时延的存在,所以,这必然会引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不稳定或者可能引起系统振荡。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特性和引起系统的问题,探究了网络诱导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搭建以直流电机为控制
本研究来源于“基于视域离散采样的水下光场仿真方法研究”和“基于体绘制的UUV水声探测波束仿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部分科研任务。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已是信
在最近十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综合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大规模应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搭载监控设备的具备自主导航定位能力的移动机器人,通过预先对场景进行建模,可以部署
超声测距系统中各换能器之间存在的干扰(即串扰)严重制约了测距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超声串扰产生的原因。在保证测距系统实时性的前提下,为消除超声串扰,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
我国是一个水文资源丰富的国家,流速仪被广泛的应用与测量河流和海流的流速。为了保证流速仪测量流速的准确度,每年都要使用流速仪检定系统对流速仪进行一次重新检定,确定其参数
本文针对机器人传感器接口复杂多样的现状,基于IEEE1451相关标准,提出了机器人传感器接口标准化的方案。具体包括电子表单内容和格式的定制、电子表单信息的表达和运算处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