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社交适应不良的影响:自尊的部分中介效应与注意偏向现象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Downey教授的拒绝敏感性问卷及相关文献,结合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运用心理统计和测量的方法编制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量表,并结合自尊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和人际拒绝敏感情况,考察自尊在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和准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拒绝敏感性水平的大学生对接纳类和拒绝类社交词语的注意偏向,借此来探索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对社交适应不良的深层影响与作用机制,以期能丰富国内拒绝敏感性相关的研究内容,为高校大学生人际和谐主题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问卷由情感性需求拒绝敏感性、混合性需求拒绝敏感性和工具性需求敏感性三个维度构成,共17题,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9.965%,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6,各维度的Cronbacha系数在0.67~0.83之间。问卷显示了较好的内容效度;在结构效度上,各维度之间中等相关0.333~0.548,且小于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0.720~0.854;在构想效度上,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RMSEA=0.059,IFI、CFI、MFI、GFI、AGFI值均在0.816~0.919之间。量表显示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总体上呈正态分布,总分在102~326分之间,根据统计学标准与经验,高于260.6分为高拒绝敏感个体,低于87.6分为低拒绝敏感个体,各占抽样的7.34%和8.07%。人际拒绝敏感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扰比其实际人际关系所受到的损害要严重。  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文、理专业和有无工作经验上没有显著差异;本科生群体的人际拒绝敏感程度要高于研究生群体,但包含各个年级在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拒绝敏感性要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的拒绝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4、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总体上较为乐观。男、女生和文、理科专业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上,本科生群体的社交焦虑水平要比研究生群体的高;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比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要高。拒绝敏感性及各维度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有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5、自尊与情感性需求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低自尊和高拒绝敏感性的大学生更容易社交适应不良;自尊在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6、无社交压力时,高拒绝敏感者对社交接纳词存在注意偏好,低拒绝敏感者对社交拒绝词存在注意偏好;有社交压力时,高拒绝敏感者出现了对社交拒绝词和社交接纳词的注意回避。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获取方式变得越来越广泛。近些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凭借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在高校,传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