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文文学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今河南省境内传世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为研究对象,以金文的文学性为切入点,分别对河南金文的主要内容、诗乐批评、人物品评、文体类型与特点以及抒情意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绪论部分,阐述河南金文文学研究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对河南金文的综合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为河南金文的内容研究。本章第一节主要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根据河南金文的具体内容将其分为祭奠父祖、奖赏赐予、祈介祝嘏、宴飨宾客、媵女出嫁、征伐记功、物勒工名七个类型,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河南金文的风格特点以及发展历程展开探讨。第二节主要是对河南金文所反映出的先秦“祭祀文化”“长寿意识”“婚嫁风俗”等风俗文化及人们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与论述。
  第二章,为河南金文的诗乐思想研究。本章第一节主要从“诗乐娱神”“诗乐乐人”“诗乐乐心”三个方面对河南金文的诗乐功能展开论述,把握诗乐的政治、宗教、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功用。第二节主要从“以‘和’论乐”以及“声音之道与政通”两方面出发,论述河南金文的诗乐观念,展现先秦“诗乐合一”背景下中原大地上诗乐文化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为河南金文的人物批评研究。本章第一节探讨河南金文的“道德品质批评”,主要包括人物的“道德批评”和”忠信品质批评”。第二节则分别对河南金文中的人物“才能批评”与“仪容批评”展开讨论。其中,前者可分为“政治能力批评”与“军事能力批评”,后者主要是人物的“仪容气度批评”。这里体现了河南金文强烈的人物品评意识以及浓郁的文学批评色彩。
  第四章,为河南金文的文体类型及文体特点研究。本章第一节主要以《尚书》的文体类型为标准将河南金文分为“诰”“命”“训”三种,并就不同文体的铭文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第二节以《诗经》为参照分析河南金文的“诗”化特点,主要从四言句式的“诗”化、用语的“诗”化以及用韵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主要目的是,探讨河南金文的文体发展特点,对先秦文体发展的研究亦有参考意义。
  第五章,为河南金文的抒情意识研究。本章第一节探讨河南金文所抒发的赞美颂扬之情,主要分为赞颂君王之美德,赞颂臣子之功德以及抒发自我赞颂之情三个部分。第二节主要讨论河南金文抒情意识中的崇孝祖先及虔敬祖先之情。第三节主要从河南金文所抒发的欢愉与感叹之情两个方面展开,兼论河南金文借景抒情的方式及感叹词的使用。本章旨在从河南金文的抒情意识出发进一步深入其文学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管窥龙鳞》是美国人乔治·贝西尔书写的一部旨在管窥和认知中国文化的见闻心影录。作者以20世纪30年代旅居重庆三载的生活体验为题材,从医生兼传教士的身份视角,通过城貌、人貌和文貌三个向度,审视和展现了民国时期重庆这座东方内地城市的山川形胜、气候物象、市井生活、民风野趣等知识,勾勒出了特定时空维度下“民国重庆”的总体形象轮廓,从而构成了近代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史上的特色一笔。
  本文选取《管窥龙鳞》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与方法,并糅合符号学与叙事学等相关知识,透过“文本之外”和“文本之
金文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中重要的一环,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若只是将其当做史料文献、只注重对其字词的释读,这不免会对先秦文学思想体系的研究造成一定的空缺。青铜器分区域研究已逐渐成为青铜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行政区域为划分标准对金文的文学思想进行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山东地区受中原文化、东夷土著文化的多重影响,有着鲜活的文化生命力,山东地区的金文在数量上较为可观,并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以及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被关注。本文主要从山东金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性两大主体出发,在前人优秀的研究成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一书是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爲基础的版本目录书。对四库所收之书、四库未收之书均一一详列版本,兼及考订,评论优劣。无论是作爲《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补编着作,还是作爲一部独立的版本目录书,对于研究古籍、四库学和版本目录学,《增订》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本文以《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爲主要研究对象,在文本整理的基础上,对《增订》一书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在文本对校的基础上,结合历代目录版本着作等相关资料,对《增订》与《总目》中的舛讹之处进行考订纠正。
语法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难点,困难之一在于语法点的设置数量,困难之二在于语法点的呈现方式。目前国内在汉语教材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其中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材研究。但是涉及到国别化语法教材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我们选取了中美各一部语法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缘由、教材选取进行了说明;对与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编写理论、汉语语法教材有关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第二章到第四章对两部教材在适用对象、编写目的、编写体例,语法内容的选设,语法内容的呈现方式作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以平淡质朴的笔触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并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牧歌情调的乡土小说,体现着很强的抒情性。本文通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以及文本细读的方式,发掘废名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并探究废名小说创作对于当代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以及生态写作的实际意义,以期达到拓展审美,召唤人们树立和谐生态观念的目的。
  本文首先在引言中对生态批评作了理论界定,同时梳理了当前国内对于废名小说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从“童年生境”、中国传统文化、
诗酒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传统,诗中写酒或以酒催诗成为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一种重要模式,酒对于诗人情感的催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近年来经济越发发达的情况下,饮酒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各种充满世俗味道的酒桌文化充斥其间,而最能代表中国高雅饮酒文化的诗歌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令人对诗酒结合的雅文化无比怀念。南北朝涉酒诗作为酒与诗结合的发展形态,展示了酒在诗歌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并最终为唐朝绚烂的诗酒文化提供了理想的土壤。论文以南北朝涉酒诗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南北朝涉酒诗的文本内涵,追寻南北朝涉酒诗
如火如荼的国内“生活美学”理论发展至今已近二十余年,虽然学界对其研究热度丝毫未减,但通过客观分析,其当代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不论是理论发展研究还是应对现实审美问题,“生活美学”的表现均不尽人意。如何改良或建构一种新的“生活美学”成为了当下的大势所趋。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从‘艺术终结’到‘生活美学’”为题,主要围绕“生活美学”为什么会产生又是如何兴起,其理论建构的核心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理清生活美学兴起的内在因素并介绍生活美学的理论内涵,为后两章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以“生
本文将《经典释文》中的《尚书音义》和《礼记音义》作为考察中心来研究《释文》中的辅助性注音术语,辅以敦煌本《尚书音义》和兴福寺本《礼记音义》两种残卷与传本的比较研究,以了解传本的增省情况。
  全文共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经典释文》中辅助性注音术语释文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尚书音义》传本和残卷的辅助性注音术语作单独的研究,将传本和残卷的辅助性注音术语作穷尽式的搜索和统计,找到每个术语所涉及的经注原文。结合每个术语所涉及的经
曹贞吉是清初重要的文人,严迪昌称其为“京华三绝”之一,沈轶刘称其为清初“不能忽略之三曹词”之一,他的诗词值得我们研究。
  曹贞吉生于明朝,长在清初,一生坎坷,幼年丧父,中年弟逝,两度经历地震,其外祖父与弟弟均死于政治之乱。抒写思乡怀亲、慨叹历史兴衰、寄寓身世之感是曹贞吉诗、词共有的主题。除此外,作者还于咏史怀古中寄托反战思想,于感怀作品中嗟叹人世别离,题画作品在表达作者情志之外还增添了画幅的诗意性,悼亡类作品表现悲痛之余也嗟叹人世如幻。同题材中,曹诗于共有主题外还表现民生艰难、造物神奇,也记录地震
培养旅团部队政治干部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媒介认知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和媒介信息传播能力,是信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是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所以,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旅团部队政治干部的媒介素养知识,强化其媒介素养的形成。  一、理论引领,自我提高  媒介素养自我教育是旅团部队政治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方面自我教育的动机要强于学校教育,如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