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攀升。2014年国务院发文指出,增强全民锻炼的意识,让人民群众重视健康,重视科学运动,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国内不同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国内高校的对比。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类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在培养目标方面,两所学校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侧重点略有不同。香港中文大学较为注重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希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则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有较高要求,培养目标更细致,更全面一些。(2)在培养方式方面,两所学校在培养方式上具有区别。首先是招收、培养对象的差异,北京体育大学是以全日制的学生为主,香港中文大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学习方式一个是全日制,一个是以兼读制为主。从整体来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研究生培养时间长,培养的方式和过程比较复杂和多元,而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研究生培养方式较为灵活,从选课、论文学生都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性。(3)在培养过程方面,两所学校具有差异。从课程设置来看,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课程必修课比重较香港中文大学的大,香港中文大学的选修课程较多,占有学分较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发展。(4)在质量评价方面,两所院校都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北京体育大学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行,相对注重总结性评价。而香港中文大学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5)两所院校在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探索符合专业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尚未形成,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发挥对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相对缓慢,无法跟上教育信息
随着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的提出,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成长
自从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人数迅速增长,研究生培养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滞后于培养规模,培养质量还亟需进一步提升。党和国家高
高校治理研究,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点,重点是运行机制的设计。近些年来,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学术腐败、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高校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的研究越来越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是一种将社区服务连接课程或活动中的教育体验,为学生提供能够观察和检视专业知识的真实情景,安排结构化的反思,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我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不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需要,本文将从最新的SPOC+翻转课堂出发,
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和经营活动金融特征日趋显著的背景下,对标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重新编制,突破传统杜邦分析分步的思路,从分类的视角改进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分解,在此
早在远古时期,“勇”的观念就开始萌芽;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勇”的观念逐渐趋于成熟;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勇”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精神品质,而成为一种与众德紧密关联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化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接受高等教育阶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