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汉江两大干流之外,省内各级中小河流,河流长度五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总长5.92万公里。同时湖北是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湖北又是雨量较为丰沛的省份,年均降雨量1170毫米。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分布状况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电站建设多在山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土方开挖,植被遭受损坏,如不注重水土保持,必须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土壤侵蚀控制的基本工作。及时地监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有利于正确地分析和评价防治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满足预防和控制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及时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可以减少人为的水土流失,以便为更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理论支撑。目前,水利水电项目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监测设施设备方法和相关技术还较为落后。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纳吉滩水电站和巴东县白磷岩水电站、杨家坝水电站三个项目为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用适合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进行归纳。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其进行了探讨,归纳如下:(1)各水电站建设工程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归纳湖北省水电站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总的特点是: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偶有发生;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而在运行期水土流失量比较小;从各分区来看,施工时序及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差异显著。(2)地面监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是本次水电站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水电站工程中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总的原则是:可监测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效果;监测结果有效、完整;以典型水保监测为主,并于一般性监测相结合。收集并调查项目区的自然环境资料,再进行实地勘察后,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布设监测点位。(4)通过对纳吉滩、白磷岩和杨家坝三座电站监测数据的研究的出:水电站工程建设地表扰动面积与工程进度情况密切相关。监测工作开始时,工程对地表扰动的扰动程度尚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主体工程施工的开展,地表扰动面积急剧增加达到最大值,并持续到工程结束;从流失量变化的时间上分析,主体工程的流失量先增大,施工结束后立即减小,几乎不到最高峰时的十分之一。虽然在绝对数量上弃渣场区的流失量最大,但是土壤流失强度却并非一直最大,主体工程区的流失强度曾一度超越弃渣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