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山区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汉江两大干流之外,省内各级中小河流,河流长度五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总长5.92万公里。同时湖北是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湖北又是雨量较为丰沛的省份,年均降雨量1170毫米。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分布状况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电站建设多在山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土方开挖,植被遭受损坏,如不注重水土保持,必须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土壤侵蚀控制的基本工作。及时地监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有利于正确地分析和评价防治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满足预防和控制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及时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可以减少人为的水土流失,以便为更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理论支撑。目前,水利水电项目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监测设施设备方法和相关技术还较为落后。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纳吉滩水电站和巴东县白磷岩水电站、杨家坝水电站三个项目为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使用适合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进行归纳。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其进行了探讨,归纳如下:(1)各水电站建设工程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归纳湖北省水电站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总的特点是: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偶有发生;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而在运行期水土流失量比较小;从各分区来看,施工时序及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差异显著。(2)地面监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是本次水电站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水电站工程中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总的原则是:可监测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效果;监测结果有效、完整;以典型水保监测为主,并于一般性监测相结合。收集并调查项目区的自然环境资料,再进行实地勘察后,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布设监测点位。(4)通过对纳吉滩、白磷岩和杨家坝三座电站监测数据的研究的出:水电站工程建设地表扰动面积与工程进度情况密切相关。监测工作开始时,工程对地表扰动的扰动程度尚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主体工程施工的开展,地表扰动面积急剧增加达到最大值,并持续到工程结束;从流失量变化的时间上分析,主体工程的流失量先增大,施工结束后立即减小,几乎不到最高峰时的十分之一。虽然在绝对数量上弃渣场区的流失量最大,但是土壤流失强度却并非一直最大,主体工程区的流失强度曾一度超越弃渣场区。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对英语教育的改革力度,我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很重视英语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收到广泛地关注。因此,如何建立和实施新型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爆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者,根据其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选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用户的成倍增加,网络传输速度和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络应用和业务种类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用户
介绍现代船舶轮机自动化的最新技术特征,探讨设备自动化、维修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中的PLC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提出在创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轮机自动化过程中,要
本论文的实验分两个年度进行,在2011年度的实验中,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改变氮肥的施用量,研究氮肥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植烟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201
在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背景下,“农村”逐步向“城市”过渡转变,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深入,居民对于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以行政村为单位提供公共资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增强,带动道路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面对近年来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现对分散的培训单位监管,落
巴赫金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书中,对话的论述相当重要。巴赫金将对话以"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的形式展开诗学的阐释。两种对话分别从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色
当电子技术不断以自己的生产力价值渗透到大众媒介运营格局中时,媒介文化逐渐从稀缺神圣的"人文理性"走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理性"。在这种技术理性的主导下,大批量生产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