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海洋工程领域,各种浮式结构物的系泊问题关系到结构物整体的可用性、安全性等重大问题,因此系泊技术是浮式结构物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实现容易程度根据浮式结构物特点和海洋环境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所研究的岛礁中型浮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岛礁作业环境。出于工程需要,针对此类特定环境下的浮式结构物定位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所研究的是南海某一岛礁中型浮体,其工作环境复杂,面临近岛礁非对称地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洋工程领域,各种浮式结构物的系泊问题关系到结构物整体的可用性、安全性等重大问题,因此系泊技术是浮式结构物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实现容易程度根据浮式结构物特点和海洋环境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所研究的岛礁中型浮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岛礁作业环境。出于工程需要,针对此类特定环境下的浮式结构物定位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所研究的是南海某一岛礁中型浮体,其工作环境复杂,面临近岛礁非对称地形、珊瑚礁地质地貌、极浅水条件等诸多特殊的海洋地理环境,无法简单通过现有典型的系泊形式来解决系泊安全问题;同时平台的作业位置针对南海海域,需要考虑抗台风因素;此外,还需要考虑平台在岛礁建设使用时生活物资运输的应用需求,系泊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作业工况下平台离岸一侧停靠运输船舶的要求。依据岛礁中型浮体作业位置的地质地形特点及环境条件,详细分析设计了该平台的系泊布置方式。本文采用势流理论,在时域和频域上对系泊系统进行分析,然后,然后在风浪流实验室完成了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以模型试验为准,研究数值计算的合理性。模型试验考虑了岛礁地形地貌模拟、浅水对平台的影响等因素,主要包括衰减试验、不同海况下不同系泊方式的六自由度响应试验。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岛礁中型浮式结构物的发展历史、系泊系统的相关概述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论述了研究过程所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到:三维势流理论;分析浮体所受环境力;如何建立系泊系统计算模型;对频域时域进行转换等。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岛礁中型浮体水动力参数计算结果,从系统模型概述,到计算模型的建立,然后介绍了如何使用Hydro D分析水动力性能,平台在作业海况和生存海况吃水分别为3m和2m,因此水动力计算分3m和2m两个吃水情况。第四章首先介绍了系泊系统的各种设计标准,系泊缆材料选择、张力长度确定和布置方法等。其次,总结设计方案,初步获得张紧式系泊和悬链式系泊两套系泊方案。最后简单介绍了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第五章论述了岛礁中型浮体系泊系统的数值计算流程与方法。利用Orcaflex,获得岛礁中型平台在不同工况下的系泊运动信息。第六章则介绍了模型试验具体过程,从模型重量重心的调节开始,依次阐述了海洋环境模拟,静水试验和试验数据测量方法等。第七章主要工作是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依次对比分析了两套系泊方案在五种不同的海洋工程环境下的系泊结果。系泊结果重点关注平台的六自由度运动和锚链张力时历,通过对比不同的系泊方案和不同的工况,研究岛礁中型浮式结构物系泊特性。第八章部分主要回顾全文,对工作进行梳理,并思考后续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稀土永磁材料已经在计算机、通信、汽车、航空飞机、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日益发展的新科技也对稀土永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主流稀土永磁材料Nd Fe B的实际磁性已接近其理论磁能积,因此寻找下一代更高磁能积的稀土永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Sm-Co基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磁性能与良好的热稳定性成为航空、军工领域的热门材料。本文筛选了SmCo5原料,并选用其作为硬磁相和高磁化强度的Fe为软磁相,
功能碳材料具有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结构多样等优异的物化特性,常被用于能源、催化等领域。在能源转化与存储方面,功能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是一类重要的电极材料。发展新型功能化碳材料并探索其在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使用各类铁源,与种类丰富的氮、碳源制备分级多孔结构且具有丰富Fe、N等活性位点的Fe-N-C材料,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能源的存储与转化方面,引起了研
磁性纳米材料除了拥有纳米材料存在的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外,还表现出独特的磁性能。现有的研究手段无法使我们在反应过程中实时观察,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位技术则能够进行原位观测和结构表征对于理解磁性纳米颗粒结构性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Fe3O4纳米颗粒由于独特的化学稳定性,无毒,生物相容性成为磁性纳米颗粒中研究最多的材料。自组装是可以将一些无序的纳米组件自发组装成有序结构的技术,但对三角片状Fe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严重,亟需解决。进一步优化桥面板结构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现有的桥面板型式,提出了由波形钢板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而成的这一新型桥面板结构。与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UHPC层能够显著提高桥面板的刚度;波形钢板能通过减少焊缝和几何不连续部位数量从而改善局部应力集中。为验证该组合桥面板
船舶作为漂浮在海上的建筑物,其振动问题也随着高速化的进程而凸显出来。船体尾部较平行中体而言刚度较弱,且直接受到螺旋桨激振力作用,因此其往往是有害振动集中的区域。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报船体尾部振动特性,但数值模拟方法的工程精度仍需要通过实测数据来验证,此外在研究尾部结构振动传递特性时,目前主要通过测量点与点之间的传递函数,其尚不足以描述具体的传递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开展船体尾部振
旋翼式无人机具备机械结构简单、可悬停以及可垂直起降等特点,在军事以及民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开展旋翼式无人机惯性导航算法与控制算法的研究对开展理论科学探索、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采用一款ARM7系列的微处理器开发了一套开放式的四旋翼飞行控制平台,该平台具有软硬件开放性、成本低、通用性、兼容室内外场景下多种控制模式等特点。本文首先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设计经验的基础之上,进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因其为众多应用领域提供信息收集服务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最重要当属目标位置信息。目前,实现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有很多,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时间信息的定位方法,而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的定位方法因其对于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要求较低,往往在某些受限环境中成为了最为合适
高强载荷下材料的损伤断裂过程在武器装备以及民用设备领域一直是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材料损伤本质就是其内部非均匀部分在高载荷作用下被激活形成微损伤,并且这些微损伤随着时空演化形成宏观断口的过程。由于材料的动态拉伸断裂研究机制一直以来是基于一维应变情形的平板撞击实验,实际生活中往往材料是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损伤断裂。因此,在平板撞击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锥形靶层裂实验新方法,对非一维应变冲击条件下高纯铜
如今汽车安全气囊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中乘员的伤亡率,但是国内汽车厂商多采用外资供应商的安全气囊,并且其点火标定策略多根据国外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现状进行制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并未针对我国国情进行重新标定,导致安全气囊误作用频繁发生。安全气囊误作用对车内乘员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因此本文根据国内交通事故现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基于人体损伤,对目前国内采用的气囊标定矩阵进行可行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