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基三维多孔吸油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含油污废水,生活废水以及海洋石油泄漏等造成的油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而目前广泛用于油污处理的材料有聚丙烯熔喷布以及合成高分子如聚氨酯等经过发泡成型工艺制备而成的多孔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油性性能,但是不可降解,在油污处理的过程中本身易污染,重复使用性差,不利于生态环境。因此本论文立足于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且可实现快速吸油的环保材料的开发,选择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和可降解且来源广泛的天然木棉纤维作为主要原料,采用不良溶剂诱导液-液相分离成多孔材料的方法,在室温环境下真空干燥制备三维多孔材料。并通过SEM、FTIR、DSC等测试方法来表征材料的物理性能,通过一系列吸油指标的测试来表征材料吸油性能,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1)研究了聚乳酸多孔材料相分离成型工艺。成型过程中不良溶剂的比例、聚乳酸浓度、相分离温度都会对孔径结构有影响,且低温低浓度条件下,密度低,孔隙率高,吸油速率快。通过接触角测试,当一滴5ul的水滴在材料表面上,呈现的接触约大小为130°;当一滴5ul的油滴在材料的表面上,迅速铺展开,呈现的接触角大小约为0°,表现出较好亲油疏水的性能。(2)通过添加木棉纤维,制备了聚乳酸/木棉纤维复合多孔材料,研究了木棉纤维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根据聚乳酸浓度不同,添加不同含量的木棉纤维,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木棉纤维促进了聚乳酸结晶,在吸油性能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吸油速率及吸油倍率的增加,与此同时聚乳酸/木棉纤维复合之后形成的多孔材料孔隙率有所下降。(3)通过添加无机盐,制备了聚乳酸/木棉纤维/盐淅沥多孔材料;以及添加聚己内酯,制备了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孔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孔径和弹性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SEM表征,能够明显的看出孔径增大了,并且在大孔壁上还有很多尺寸较小的通孔结构,聚乳酸/木棉纤维/盐淅沥多孔材料表现出较快的吸油速率,及较大的吸油倍率,高达12g/g~17g/g;木棉纤维同时也起了增强体的作用,使得材料重复多次使用后的形态保持较好,重复使用率较高,且使用后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此外聚己内酯与聚乳酸共混后,材料的弹性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其他文献
疫苗的发明和疫苗的预防接种被认为是人类公共卫生领域中降低传染病的有效干预手段,世界各国政府都将疫苗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日韩FTA就已经成为东亚学术界探讨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在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中日韩领导人会晤中正式提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之后,中日韩自贸
20 0 0年 5月中旬 ,我们对本县 1160名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高考前谷丙转氨酶 (ALT)和HBsAg普查 ,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 对象与方法 全县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 1160名 ,其中男生 74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双胫前皮肤白斑5年余,伴红斑、鳞屑0.5个月余,左大腿皮肤白斑3年余,伴红斑、鳞屑1年余,头皮红斑、鳞屑2年余,偶尔瘙痒。5年前左胫前外伤后出现白斑,后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流传的民歌小调也是数不胜数。如今从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克莱德曼的琴弦,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从港澳回归盛典,到APEC的欢迎宴会经常响起婉转悠扬的中国民歌《
为规避同质化发展趋势,地方本科高校需走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回归"应用型"、"技术范",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学生需求,专业(群)建设回归社
目前,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各所小学,包括农村小学、完小校、教学点都已经全部开设英语课程,随着课程开设和发展的需要,龙文区从2009年以来大力招聘教师,特别是小学英语学科。
在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农村大学生逐渐成为就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文章主要从农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的现状出发,着重对造成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其中,财税体制改革承担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军的重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和一万块各类生油岩的热解分析数据统计,探讨了矿物质对热解烃量和最高热解温度 T_(max)的影响。并根据方祖康同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Ⅰ型和Ⅱ型生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