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法分析的居住区景观评价体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运用行为观察法、SD法、以及因子分析对选取的合肥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居住小区(琥珀山庄、世纪阳光花园、西园新村、安居苑)内的居住区景观空间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运用这一系列多角度的研究调查方式,最终完成对合肥市居住区景观的科学评价。  首先运用行为观察的形式对4处居住内10个居住区景观空间进行研究,内容包括统计分析小区内的使用者在景观空间中所发生的具体行为类型、使用群体类型、参与行为人次,以此分析人的客观行为模式与景观环境的内在关联。在此之后运用SD法进行研究,拟定了17个景观评价项目并设计完成了关于居住区景观心理评价的调查问卷,在回收问卷之后,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不同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心理评价曲线图,以此完成使用者对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心理评价研即居住区景观评价的定性评价部分。在完成SD法研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进行进阶研究,使用SPSS科学统计软件得出对居住区景观评价产生决定作用的4个因子即氛围因子、场所因子、环境因子、以及品味因子。从而完成了居住区景观评价由定性评价上升到定量评价分析的过程。  论文在结合了行为观察、SD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的研究成果之后最终对合肥市居住区景观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价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观点及建议,并立足于此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旧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工业
随着城镇化的提出,城市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城市的规划营造部分趋于类同化,忽略了城市区域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城市中文脉的缺失以及规划的模式化。同时旧城区中大多存在着配套不
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研究是关系住区居民户外活动和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居住区环境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相关理论研究,从居民心理
新数据环境下,信息的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使得全体数据具有成为样本的可能。这恰恰弥补了传统数据样本小、个性强、精度低的缺点。本文通过研究新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
在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状态之中,但是能够指导乡村创造出空间布局合理、乡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式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满足当代的产业发展,大批量的工业建筑遗存面临着被处理的压力;另外,创意模式产业的萌芽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与自身特征相匹配的建筑空间。面向
二十世纪之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诸多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
灾后重建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指导。重建不是修补,而是重生。通过对国内外乡村防灾减灾的现状以及滨水空间设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北方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