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义,与城市化和全球化相伴的文化转型与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探索,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诸多问题的本质所在,并集中表现在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与发展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将城市发展过程作深层次的文化分析,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被正确认识。论文融贯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社会剧变过程中地域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及其文化动因,研究顺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推演——实践探索”的逻辑,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将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建构地域聚居与文化的基本研究架构和方法,并以重庆、武汉、南京为例,探讨地域聚居与文化演进的基本问题、规律与发展趋势。 论文秉持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主张将城市及其文化落实到地域现实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通过现代性时空维度的分析,认为由全球化的抽象时空与地域性的现实时空所构成的复合时空维度,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生存语境,而地域时空维度的转型与整合是城市文化观念异化和城市特色缺失的本质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城市文化价值的回升曲线正处于快速提升的初期。城市文化观念的“失范”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研究认为将社会生活还原于地域现实生活场景中,再现在场性的有效价值,是规划与建设具有归属感和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的基本途径。在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域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文化环境,搭建我国地域聚居与文化研究的基本平台。通过重庆、武汉、南京地域聚居模式的比较,实践论文的理论建构,探讨新时期我国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道路。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研究,将地域文化视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动因,藉此考察、追溯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它源于自下而上的仰视,归于自上而下的人居系统的宏观构架,将城市的发展建设置于地域文化的时空视野中进行系统的组织与营构。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中国的城市建设程度、速度今非昔比。中国大街区—宽马路的住区模式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封闭式的大型住区“通而不畅”内部道路增加了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越来越注重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延续城市文脉。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在全面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井喷式的城市化进
学位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旧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工业
随着城镇化的提出,城市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城市的规划营造部分趋于类同化,忽略了城市区域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城市中文脉的缺失以及规划的模式化。同时旧城区中大多存在着配套不
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研究是关系住区居民户外活动和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居住区环境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相关理论研究,从居民心理
新数据环境下,信息的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使得全体数据具有成为样本的可能。这恰恰弥补了传统数据样本小、个性强、精度低的缺点。本文通过研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