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旧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工业区更新方式造成了旧工业区内历史文脉的严重破坏与居民存在感及归属感的普遍缺失,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问题。   “城市触媒”作为一种城市设计方法,强调在不彻底改变自身的特征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小规模的改造或引入新元素,达到有效复兴周边片区的作用。而城市旧工业区内的工业厂区因其自身具备的条件因素,其更新方式不仅在整个工业片区,甚至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层面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这正给予我们合理运用“城市触媒”理论对其进行更新的期许。因此,本文试图在“城市触媒”理论下构建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的策略框架,以达到对旧工业区从经济、文化、社会多角度复兴的目的。   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并归纳了几种更新模式,指出了我国城市旧工业厂区在更新实践中的困惑。就现存问题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并梳理其理论概念、研究现状、特征及实践发展;随后探讨城市旧工业厂区进行“触媒式”更新的潜力,并从功能、空间、文化三个不同层面对相关更新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原则与更新目标;以成都“东郊记忆”为具体案例,在详尽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下证明其“触媒式”更新的成功,并就各层面的更新要素如何在设计中发挥各自的触媒作用进行研究,以此获得启示,最终构建“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旧工业厂区在功能更新、空间更新、文化更新三个层面的微观更新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并希望能对成都“东郊记忆”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当前,国家提倡在大量建设的保障房中推广“产业化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预制混凝土(PCa)装配式技术作为一种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提高生
论文运用纵、横向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中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探讨了对城市公园景观发展及当前中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有重要影响的系统规划理论、城市设计理论、行为理论、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以及商业建筑等。建筑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当然,建筑的发展不
街道是城市的经脉,既承载着城市的繁华又展现了时代的风采与变化。临街建筑立面作为构成街道空间的主要元素,展示城市街道形象的同时也表达着城市街道的功能与历史文脉。随着我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中国的城市建设程度、速度今非昔比。中国大街区—宽马路的住区模式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封闭式的大型住区“通而不畅”内部道路增加了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越来越注重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延续城市文脉。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在全面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井喷式的城市化进
学位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