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反映着中国文化人上世纪的精神奋斗史。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日本对中国实施侵略,给两国的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创伤。身处在中日战争之中的巴金与同时代的其他文化人一样关注着日本,并于1934年11月到1935年8月在日本停留了10个月。在此期间他所形成的日本认识通过作品传达给中国的读者,影响着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巴金的日本认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包含在巴金的作家论,作品论之中,关于巴金的日本认识的系统研究并不充分。本论文把巴金在日本停留期间所写的散文集《点滴》,短篇小说集《神鬼人》作为线索,考察巴金所看到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形象,研究巴金从去日本前对日本的认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金在日本停留后所产生的日本认识的转换过程。通过对其作品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一、巴金在日本10个月的短暂停留,使其对日本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也改变了巴金的日本认识。五四运动中觉醒的中国作家巴金在去日本之前,通过无政府主义的纽带所了解到的日本文化人与他在日本实际接触的日本文化人之间的形象反差,使得巴金对日本文化人及日本认识发生了转变。二、巴金对日本的批判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是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所提出的对日本新闻报纸缺乏客观性的批判和对日本的汉语教科书的批判直至今日仍有参考价值。三、作为中国的作家,巴金的对日情感变化受中日关系的影响也在变化。在中日全面开战后,巴金表现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