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在晚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居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第五位,死亡率在癌症相关死亡中位列第三。在我国胃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目前以化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仍然是复发性及不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0-15个月。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能够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维持正常细胞生长、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异常可使原癌基因被激活、凋亡机制异常、转录受到抑制、细胞生长周期紊乱、信号通路异常,促进肿瘤发生,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的新型治疗模式。PD-1/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疗效显著。但免疫治疗在胃癌患者中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PD-L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表达,分析其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PD-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PD-L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01.01日至2017.08.31期间住院治疗的70例晚期胃癌石蜡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表达,将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作为实验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PD-L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表达及PD-L1在癌组织中的甲基化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时间的比较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0例胃癌组织中PD-L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为37.1%,而癌旁组织中PD-L1的甲基化率为10%(P=0.021)。2.淋巴结转移数目多者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率更高(P=0.049);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均不相关。3.70例胃癌患者中,PD-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表达者较甲基化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34.1%vs 11.5%,P=0.037);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的化疗有效率(37.5%vs 15.8%,P=0.038)和疾病控制率(90.6%vs 68.4%,P=0.024)均优于初治时外科姑息切除者;淋巴结转移数目少者较转移数目多者化疗有效率高(41.2%vs 12.5%,P=0.009),以上因素均可作为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4.70例胃癌患者中,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者中位OS比低分化者延长5.6个月(14.0 vs 8.6,P=0.006),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发现分化程度是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患者死亡风险较中、高分化的患者增加1.965倍(P=0.012)。5.44例甲基化阴性表达者中,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P=0.042)化疗有效率更高,组织学类型为中、高分化的患者疾病控制率更高(P=0.016)。6.26例甲基化阳性表达患者中,接受铂类/氟类化疗方案者较接受紫杉/氟类化疗者中位PFS延长(8.2 vs 4.0,P=0.008),多因素校正后发现应用紫杉/氟类化疗方案者疾病进展风险是应用铂类/氟类化疗方案者的5.009倍,其可作为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5)。结论:1.在胃癌组织中PD-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高表达状态可能为胃癌的发生机制之一。2.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晚期胃癌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3.PD-L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表达者应用铂类联合氟类方案一线化疗能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其他文献
单个皮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十分常见,其涉及疾病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性皮肤病、肉芽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不同疾病危害性及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单个皮损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疾病可有相同表现,相同疾病可有不同表现,有时仅根据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诊断,尽可能挖掘皮损信息为正确诊断提供线索十分重要。皮肤镜是一项无创在体诊断技术,目前在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估种植体位置和数目的变化,对种植体支持的纵线式局部义齿的颌骨、牙槽粘膜、义齿,种植体所承受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和患者下颌骨CT扫描数据构建16个模型,包括43-47单侧游离缺失的完整下颌骨皮质骨、松质骨、牙槽黏膜、天然牙、种植体和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体的规格是4.1*10mm,上方愈合基台,与义齿组织面刚性接触。模型1.无种植
目的:比较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术中同期仰卧位与左侧俯卧位ERCP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差异,以分析前者在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为胆道微创诊疗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与途径。方法:回顾统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而行LC+ERCP病例共40例,根据术中ERCP体位的不同而分成两组:LC+术中同期仰卧位E
目的:联合TLI(Time-Lapse Imaging,延时成像)动力学分级预测模型与体外培养第三天(D3)胚胎培养液中 sHLA-G(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检测,探讨其与胚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建立一种新的评估胚胎的质量的无创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
第一部分3D-STI评价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构型和收缩功能变化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检测慢性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MR)患者左心室构型及收缩功能,探讨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重度PMR患者6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3
研究目的:分析与探讨肺腺癌和鳞癌中DNA拓扑异构酶Ⅱa(DNA TopⅡ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为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利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随访终止日期为2018年6月。423例患者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性别、年龄、
背景: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增加,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趋势,仍然是男性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PCa是一个临床异质性和多特点的癌症。在过去10年中,已对多种新型疗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被诊断为晚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是改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由于表观遗传沉默,GIPC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下调,而GIPC2在雌激素诱导的乳腺肿瘤中上调。
背景: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大多数皮肤癌相关死亡的原因。转移性黑色素瘤是最高度变异、异质性和致死性的癌症类型之一。由于对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的了解有限,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局限于常规化疗药物,反应率低,总体疗效差。近几年,通过引入靶向疗法及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疗法,使得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显著提高。尽管在晚期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治
目的探讨裙带菜来源的岩藻多糖(Fucoidan,FUC)及常用益生元——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血脂异常及调节其肠道菌群作用与机制,为阐明微生态调节剂中的益生元在调节血脂异常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与饮食将24只同源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组(NFD)、血脂异常模型组(HFD)、岩藻多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