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水力压裂复杂裂缝延伸力学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是目前煤层气开发中应用最为普遍且效果最为明显的储层改造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增加井底附近煤储层的渗透率,提高煤层气产量。然而,由于煤岩强度较低且内部层理、裂隙和割理系统发育,这使得煤层水力压裂裂缝延伸机理与常规油气储层存在较大差别,水力裂缝可能沿割理弱面开裂,使裂缝延伸形态极其复杂,甚至形成复杂裂缝延伸区域或复杂裂缝区。而目前对煤岩水力压裂裂缝延伸机理和扩展规律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没有准确、合适的方法对煤岩压裂的复杂裂缝区域及域内裂缝延伸和扩展机理进行描述。本文首先分析了煤层内部割理的发育情况,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煤岩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及抗压强度等基本力学参数;假设煤岩储层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满足指数关系建立井周应力计算公式;结合位移不连续法与水力裂缝延伸过程中的缝内流体压力分布模型,建立了动态诱导应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水力裂缝延伸的非平面特征和诱导应力的动态变化;同时为反映出水力裂缝延伸过程中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动态变化,建立了能够反映裂纹尖端附近位移模式的特殊的尖端单元,推导出了水力裂缝延伸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将井周应力、动态诱导应力及裂缝尖端应力进行叠加,对水力裂缝延伸路径上的割理弱面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了水力裂缝与割理、裂隙等天然裂缝相交时的穿过和转向判定准则;将判定准则及流量分配方程考虑到复杂裂缝网络裂缝延伸模型,对煤岩压后所形成的复杂裂缝区进行了计算;最后开展了煤岩水力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地应力条件和不同割理裂隙发育方向等因素对煤岩压裂裂缝的扩展规律及压后裂缝形态的影响,与理论研究分析得到复杂裂缝形态对比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以煤岩压裂裂缝延伸过程的应力场变化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水力压裂煤岩体复杂裂缝延伸机理研究,揭示水力压裂煤层裂缝网络系统形成的物理内涵,能为现场煤层压裂方案设计和压后产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研究为煤岩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水力裂缝形态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ar.Mitchel diploid)为茄科碧冬茄属,由于花色丰富、花期长、栽培容易,是园林应用中重要的观赏植物。矮牵牛分枝发育及抗逆性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矮牵牛为试验材料,克隆了矮牵牛糖基转移酶PhUGT74和PhUGT74E2基因,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hUGT74E1、PhUGT74E2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所需的软件研发团队人才供不应求,企业必须自行培养以满足现实需要。常见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措施,包括“导师”制、集训式的“新员工培训”等等过于依赖“导师”的能力与员工的自觉性。过于形式化的培养方式影响了公司的项目质量,导致团队凝聚力低、员工满意度低,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如何让软件研发团队在工作高压下能够快速形成自组织梯队;如何让新员工快速掌握必要技能、顺利融入团队;如
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真核生物为保证遗传信息的精确传递,机体内出现了许多mRNA质量监控机制。其中,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mRNA decay,NMD)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转
高光谱图像具有光谱分辨率高且图谱合一的特点,近年来对高光谱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遥感影像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高光谱图像分类任务在地质勘探、农作物检测、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深度学习具有优异的提取数据本质特征的能力,本文为提升高光谱图像的分类精度提出了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个可用于高光谱图像降维的双分支耦合网络,该网络由一维卷积
B2B2C这一新型电商模式包括运营端、供应商端、消费者端以及销售渠道端,强调将商家、消费者与销售渠道进行平台化整合,这种模式符合当前的商业发展趋势,因此,B2B2C平台有广阔的需求。传统的单体式架构的B2B2C平台系统拓展性不足,模块耦合严重;系统逻辑与平台业务联系紧密,通用性很差。针对传统B2B2C平台系统单体式架构的问题以及通用性不足的弊端,实验室对该类系统的改进方案进行了研究,本论文负责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在军事、农业、林业建设、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SAR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如何充分挖掘SAR图像信息成为了各国学者的研究重点。SAR图像目标检测和鉴别是SAR图像解译的关键步骤,通过检测确定疑似目标,通过鉴别进一步剔除杂波。但在复杂场景下,传统目标检测和鉴别方法性
六价铬(Cr(Ⅵ))是水体中常见的有害重金属元素。零价铁(ZVI)可将Cr(Ⅵ)还原为毒性更低的三价铬(Cr(Ⅲ)),并通过沉淀或共沉淀机理去除Cr(Ⅲ),成为Cr(Ⅵ)污染水体常用的修复材料。然而,零价铁(ZVI)易钝化且颗粒间易团聚,阻碍ZVI电子的有效传递,降低其对Cr(Ⅵ)的修复效率。鉴于此,使用具有良好导电能力和孔隙结构的碳材料可从理论上促进ZVI与污染物Cr(Ⅵ)的定向电子传递,提高对
现如今地震频发,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强烈的地震动摧毁建筑物,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因此,使得边坡地震稳定性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超光滑表面的平面光学元件应用越来越广。传统超精密抛光技术大多存在效率低、加工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难以满足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需求。传统轮式
原核生物中编码SigF的基因广泛存在,但人们对其的了解主要局限在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等模式菌株中。单细胞的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PCC 6803是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