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礼貌策略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是人类行为的准绳,制约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人类的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交际也同样受到礼貌策略的影响。而要探究课堂环境中师生交流互动的现状,必须对教师话语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尽管目前对礼貌策略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独学科的界限,但是将礼貌理论与语言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仍然有限,国内仅有少数学者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尝试。本论文致力于在众多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礼貌策略与教师话语相结合,从而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教师话语作为传授知识、组织和管理课常的重要手段而备受人们关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己为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所证实。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与地区相比较,我国的英语教学通常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因而教师话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论文以国内大学英语课堂为背景,侧重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对三种类型的教师话语即提问语、反馈语和交互式调整语进行研究。   西方语言学界对礼貌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早。Grice、Leech、Brown及Levinson等人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学者提出的礼貌理论被用于指导人们的交际并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五种礼貌策略,即直言不讳、积极礼貌、消极礼貌、隐语礼貌及不实施损害面子行为更以其广泛的适用性而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以上五种礼貌策略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构建了理论框架。   本论文以东南大学为个案研究背景,对该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礼貌策略进行实证研究。语料主要来源于课堂观察和录音、问卷及访谈三个渠道,其中以录音和问卷为主要手段。作者先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法在实际课堂中收集录音材料,然后通过为教师和学生设计的两套封闭性调查问卷和针对授课教师的结构性访谈收集数据。教师的课堂话语录音被转写出来,主要用于考察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同类型的教师话语的礼貌特点。问卷调查不仅用于考察教师自身对于礼貌策略的认知及实际运用,还用于调查学生对教师话语中所采取的礼貌策略的反应。听课日志和教师访谈的内容则作为本研究的补充材料,以使研究结果更加详实。实证数据的统计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完成。   针对本文的研究问题,此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三种类型的教师话语分别具有不同的礼貌特点。在提问语中,教师最多采用直言不讳策略;在反馈语中,积极策略最为普遍;在交互式调整语中,积极策略的出现频率也是最高。(2)实证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的面子需求及礼貌策略的重要意义。对于录音材料的分析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积极策略,其次是直言不讳策略。教师自身以及绝大多数学生也都普遍认同直言不讳策略的高频使用率。(3)通过对学生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够认识到礼貌策略的重要性。他们表示直言不讳策略是教师话语中最常使用的礼貌策略,同时也希望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隐语策略。   教师话语中的礼貌关系着师生互动的成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礼貌策略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实现语言学不同领域的有机结合,探索礼貌策略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力求为进一步提高当代教师的理论素养从而促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性意见。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它正以一种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飞速发展。网络的影响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作为网络界面表现形式的超文本和翻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技术角度来说
论文从认知负荷视角探讨二语写作中任务相关变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影响二语写作的因素繁多,就写作任务而言也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变量。虽然人们对二语写作任务做了
学位
河北省卢龙县是中国甘薯之乡,甘薯是我县主栽作物,同时也是经济作物,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好管理、种植效益高等特点。甘薯的生产加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长期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要想搞好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的研究,就必需精通外语。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同样如此。英语阅
学位
阅读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和丰富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常规的英语阅读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学习者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限制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因此,研究如
位于祁连山脚下的临泽县倪家营乡倪家营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耕地面积2700多亩的小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大。1992年,蒋立明担任了倪家营村党支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救灾现场发表了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讲话,激励受灾群众以及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灾难作顽强斗争。这些话语为何能够引起中国人内心强大的
学位
自从1971年美国Electronic News 杂志的编辑Don Hoefler 在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硅谷”(Silicon Valley)这个词以来,“谷”的概念讯速蔓延,不但日本有硅谷,印度有硅谷,而且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