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尺度钉螺分布的高风险区域分析与Bayesian时空建模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血吸虫病人数明显下降,但急性感染者人数增多;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疗效显著,但高风险地区居民化疗依从性降低;钉螺孳生地广泛存在,但灭螺比例相对较低;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流动人口增多、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都对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湖沼型地区患者多、钉螺孳生地广泛,仍然是今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本研究以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安徽省为现场,以现有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基础,在乡镇尺度采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和多水平模型、Bayesian时空模型等先进的模型理论,对钉螺分布进行空间分析,以解决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同时建立的研究方法也为相关疾病的聚集性分析和时空分析提供参考。第一部分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本部分旨在探索安徽省乡镇级别的钉螺和血吸虫病的空间聚集性并加以可视化展示,找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同时,揭示现象之间的时空相互作用机制,为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控提出建议。主要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2000-2008年安徽省乡镇血吸虫病患病率和有螺面积百分比,并将该数据与安徽省乡镇级电子地图进行匹配,以构建起本次研究所用的时空分析数据库。通过地统计学中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动态窗口扫描统计方法,探索血吸虫病、钉螺的空间聚集性,并通过ArcGIS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2000-2008年钉螺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oran’s I>0,P<1.05),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SaTScan探测的具体聚集位置较为吻合。整体来看有螺面积百分比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更为聚集的趋势(t=1.85,P>1.05)。SaTScan探测结果提示该指标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长江周围62千米的带状区域内。2005年之前,钉螺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安徽段的中下游;从2005年开始,钉螺分布的聚集区域转移到了长江上游。对于血吸虫病患病率指标,2000~2001年和2005-2007年间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其分布无空间聚集效应(P>1.05)。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虽有少量高值聚集区域,但是聚集乡镇数量少且位置较为分散,其与SaTScan探测的聚集中心又有所差异,整体上说明其分布呈空间随机分布。2002-2004年和2008年间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Moran’s I>0,P<1.05),但是聚集程度较弱。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与SaTScan探测结果较为一致。SaTScan探测的聚集半径下包括了绝大部分局部空间自相关探测出的高值聚集乡镇,整体上说明这些年份该指标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全局空间自相关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空间数据是否具有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可以探测出各个单元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其具体聚集区域;SaTScan可以计算出其具体的中心位置和范围。三种方法联合使用,逐步深入,使得结果呈现更加全面、系统。第二部分钉螺分布的多水平模型构建与分析本部分旨在进一步控制影响钉螺分布的混杂因素,探讨乡镇级别钉螺分布变化的时间趋势,同时为建立Bayesian时空模型筛选出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采用多水平模型中的发展模型排除组内相关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影响钉螺分布的环境因素(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气候因素(年平均降水量、年极端最低温度)以及灭螺措施、地理位置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空模型结果显示,组内相关系数ICC为84.17%,随机截距的方差具有统计学意义(t=-8.19,P<1.01),因此推断ICC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乡镇各测量值之间相关性较大,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该纵向数据较传统模型更为合适。纳入随时间变化协变量所建立的最终模型最适合拟合该数据。结果显示,随机截距的方差存在统计学意义(σ2u0=33.57,t=5.81,P<1.01),即各乡镇是否具有钉螺的概率初始值不同;时间变化率的方差存在统计学意义(σ2u1=0.74,t=5.87,P<1.01),即各个乡镇有螺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率存在不同;协方差存在统计学差异(σ2u01=-3.02,t=-4.71,P<1.01),说明研究对象初始有螺概率越高,其有螺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越小。乡镇离长江的距离对乡镇有螺概率有影响(t=-8.03,P<1.01),有螺概率随乡镇离长江的距离增加而降低(P<1.01)。灭螺情况和地表温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5),即前一年对有螺乡镇采取灭螺措施后,其有螺概率仍然高于无螺乡镇(95%CI:2.9,6.7);地表温度高于平均温度27℃的乡镇其有螺风险低于平均温度低于27℃的乡镇(95%CI:0.5,0.9)。第三部分钉螺分布的Bayesian时空模型构建与分析本部分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和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旨在定量刻画乡镇有螺风险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聚集性。以第二部分研究中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乡镇离长江的距离、灭螺情况和地表温度)的基础上,构建起Bayesian非时空模型、时空独立模型和时空交互模型。根据DIC值越小越好的准则,时空独立模型拟合数据最合适。每年各研究乡镇之间存在空间随机效应,且每年的空间效应一致,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每年乡镇级别的有螺概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OR=0.87,95%CI:0.84,0.90);地表温度高于27℃的乡镇其有螺概率为低于27℃乡镇的0.7倍(OR=0.73,95%CI:0.59,0.90);乡镇距长江的距离每增加10千米,其有螺风险降低约20%(OR=0.83,95%CI:0.76,0.91):前一年灭螺后的乡镇其有螺风险仍是无螺且未灭螺乡镇的10倍(OR=9.97,95%CI:7.85,12.81)。在校正其它危险因素和空间随机效应的情况下,距长江超过62千米的乡镇有螺概率是在此范围内的0.43倍(OR=0.43,95%CI:0.22,0.84)。空间随机效应夸大了时间和乡镇离长江的距离对乡镇有螺概率的影响,高估了灭螺措施对有螺概率的影响。整体上在长江安徽段上游高风险有螺乡镇仍然较多,且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位于池州市东至县和贵池区。随时间的推移,其它地区高风险有螺乡镇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建议血防工作者加强对历史有螺区的监测和灭螺力度,特别是距离长江62千米范围内,地表温度低于27℃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更适于钉螺生存和繁殖,有螺风险也要比其它地区更高,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更大,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同时也应加强对以往无螺地区的监测,因为这些地区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更大。
其他文献
光绪十年(1884),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与其随员杨守敬在日本东京合作刊成《古逸丛书》。该丛书共收书二十六种,其大部份皆覆刻自当时中国罕见的汉籍。一般认为,《古逸丛书》较
本文将“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作为“样板作品”出现的《杜鹃山》为研究对象,
LDPC码的编码、译码、及降低复杂度的生成阵的构造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单用户AWGN信道条件下LDPC码的理论分析、近似方法及优化工作已经完成。采用单用户AWGN信道条件下的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对后代的义务,认识到必须寻求有效的制度和模式对生态环境予以补偿
Day-by-day行为数据集广泛存在于实际应用中,比如:日复一日的股票市场由众多股票账户生成的交易数据。如何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这样的数据集中,获取更有信息量的重要信息对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数字存储示波器(DSO)能够具有较高的波形捕获率,高质量地显示波形细节,以便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对
情景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技术设计高仿真模拟患者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仿真情境过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自我实践能力上发生质的改变。这
由于工程实践的需要,复合材料叠层板的求解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极其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有关复杂的边界条件问题。传统的位移有限元法或基于状态向量方程的半解析法处理板的边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申诉机制。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随之进行着深刻调整,大量矛盾涌向信访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不同的浸渍纸和不同的垫板贴面,木质地板可产生逼真的纹理效果和柔和的光麻面,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