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过去数十年里,尽管医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抗生素的研制不断发展,但CAP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CAP尤其是重症CAP可发展为脓毒症,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指南推荐CURB-65评分及PSI等肺炎特异性评分系统用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但实践证实上述评分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2016年Sepesis3.0标准提出的快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qSOFA)评分被证实可应用于预测肺炎的严重程度,另外有研究表明一些感染性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可协助临床医生制定肺炎诊疗计划。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CR)为感染性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研究表明NLCR可用于菌血症的诊断,而其在预测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价值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qSOFA评分与NLCR在肺炎危险分层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CR)以及两者联合预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入院28d内病死率和入住ICU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AP的住院患者共299例,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和是否入住ICU分别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组与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NSCAP)组,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及入住ICU组与未入住ICU组。比较各组之间qSOFA评分、NLCR值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NLCR以及两者联合对CAP患者是否为重症肺炎、28d内死亡率以及入住ICU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CAP组的qSOFA评分和NLCR值高于非重症CAP组,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入住ICU组高于未入住ICU组(P<0.05)。qSOFA评分、NLCR和qSOFA评分联合NLCR预测重症CAP的AUC值分别为0.92、0.83和0.85;预测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9、0.78和0.79;预测入住ICU的AUC值分别为0.86、0.78和0.79。qSOFA评分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死亡率的AUC值均大于NLCR和两者联合的AUC值(P<0.05),qSOFA评分、NLCR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入住ICU的AUC值无显著差异(P>0.05)。qSOFA评分、NLCR以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敏感度分别为54.3%、69.5%和83.7%;特异度分别为99.0%、87.4%和86.5%;三者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60.4%、66.0%和83.0%;特异度分别为92.8%、77.6%和75.2%;预测入住ICU的敏感度分别为54.2%、67.7%、81.4%,特异度分别为91.6%、79.2%、76.2%。结论:qSOFA评分和NLCR均可用于预测成人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qSOFA评分预测CAP严重程度的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较低,将其与NLCR联合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