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的关注对象,其中相貌、体型和身高成为了公众最直接、最有利的评价依据。生活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体型、身高等方面或多或少的投入了一定比例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对美和帅的渴求更是强烈,但这也导致了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夸大了对自己身体的负面评价和认知,她们普遍认为自己与理想中的样子相差甚远,会在人际交往、择偶和求职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导致她们对自身各个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负面看法和评价。大学生夸大了他们的身体负面信息,而经过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和讨论得出了负面身体自我的概念。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NPS),又称为身体意象障碍(bodyimage disturbance),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其包含有五个维度,相貌、体型、身高、胖、瘦。参照负面身体自我的概念,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是指个体认为自己相貌吸引力低而产生对相貌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及相应的行为调控。本文的两个研究分别采用了面孔吸引力判断任务和词汇信息判断任务,深入研究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三维面孔、词语作为实验刺激材料时,对刺激信息进行判断时的加工特点和方式,最终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三维面孔的加工存在着偏好。(2)相对于中等吸引力水平的面孔而言,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低吸引力水平的面孔(即与自我图式信息一致)存在着易化加工,判断反应时短;而对高吸引力水平的面孔(即与自我图式信息不一致)存在着抵触加工,判断反应时长,且高、低两组大学生被试对三维面孔判断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3)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与相貌、身体相关的词汇刺激信息在加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好。(4)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具有积极意味的词汇判断反应时长;对具有消极意味的词汇加工判断的反应时短,且高、低两组大学生被试对词汇信息判断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5)具有相貌负面图式的大学生对三维面孔水平进行加工时,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对词汇信息进行加工时存在着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