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长程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长程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二、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患者,以65岁分界,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年龄≥65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验室检查资料,并对其进行出院至少1年后的随访,了解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包括再入院或死亡,形成回顾性队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老年CAP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1例患者,其中老年组(≥65岁)118例,非老年组(<65岁)73例。截止2021年2月,老年组再入院率48.7%(57例),非老年组再入院率9.6%(7例),两组患者再入院原因中肺炎均居首位;老年组出院后1年死亡率15.3%(18例),死亡原因肺炎居首位(61.1%),非老年组出院后1年死亡率为0%。老年组患者中,1年内发生再入院的患者年龄更大(81.01±8.13岁vs 76.22±7.34岁,p=0.005),再入院的患者住院时间(基线)更长(16.34±9.04天vs 11.33±4.46天,p=0.002),再入院患者的完全依赖他人生活(ADL评分=0)程度的比例更高(54.40%vs 23.04%,p=0.017);再入院患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比例更高(48.42%vs 42.91%,p=0.001),其中患有慢阻肺的比例最高(48.39%vs 42.87%,p=0.017),患有间质性疾病的比例较高(8.81%vs 0.00%,p=0.024)。再入院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较高(5.27±2.91mmol/L vs 5.11±2.61mmol/L,p=0.003);再入院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1.29±0.51*10^9/L vs 1.51±0.60*10^9/L,p=0.005)、血红蛋白水平(113.07±18.41g/L vs 124.43±16.43g/L,p=0.001)较低。接种肺炎或流感疫苗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未接种疫苗者(41.92%vs 51.73%,p=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患有慢阻肺(OR=3.799,95%CI:1.097-13.057,p=0.035,)和血尿素氮水平(OR=1.307,95%CI:1.07-1.597,p=0.009)是影响老年CAP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患者中,与1年内生存组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年龄更大(80.44±7.18岁vs 79.17±8.42岁,p=0.023);死亡患者基线入住ICU率11.12%,而生存组患者ICU住院率0%。死亡患者平均白蛋白水平(31.05±7.44g/L vs 35.42±4.08g/L,p=0.002)、BMI 水平(23.98±-5.90kg/m2 vs 19.37±2.38kg/m2,p=0.005)明显减低。死亡患者生活依赖程度更高,死亡患者中度-完全依赖的比例83.31%,生存组患者中度-完全依赖比例43.6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HR=11.671,95%CI:1.304-104.491,p=0.028)和 BMI 降低(HR=22.944,95%CI:3.406-172.837,p=0.013)是影响老年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四、结论:在临床特点方面,与非老年组CAP患者相比,老年CAP患者的ICU住院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且老年CAP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总体较低,而肾功能损伤程度较高。在长期预后方面,老年CAP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均高,再入院原因以肺部感染为首位。影响老年人再入院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状态、生活能力、免疫功能、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等,其中基础患有COPD及基础血尿素氮水平是影响老年CAP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再入院时的ICU住院率和BMI降低是影响老年CAP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在传统的认知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主要在机体的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还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细胞亚群这一概念。由于巨核细胞数量少且易碎,取材困难,导致针对巨核细胞的单细胞测序研究很少,研究者们对巨核细胞亚群也未有清晰和准确的认知。为了研究急性感染条件下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兔肺微波消融(MWA)术后明胶海绵颗粒及生理盐水混悬液栓塞针道预防气胸发生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其病理变化。材料和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随机为实验组(12只)及对照组(12只)。24只动物均在全麻下,在CT引导下使用同轴套管技术将微波消融天线穿刺入单侧肺正常肺组织,消融结束后退出微波天线,对照组同步退出同轴套管针,实验组退同轴套管针同时注入预先配置好的明胶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是一种主要累及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好发于30~50岁成人,男女患病比为1: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以及功能亢进、胫前粘液性水肿、机体高代谢状态、眼球突出等;病理特征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Th17/Treg细胞水平失衡在Graves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辨证论治有优势。G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非常常见,2015年ATA指南指出淋巴结转移影响PTC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high-volume lymph node metastases,hvLNMs;>5 个转移淋巴结)明显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并将其作为疾病复发风险分层的标准,因
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是一组以上皮样或梭形黑素细胞增生为组织学特点的皮肤肿瘤。按照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将其分为Spitz痣(Spitznevi,SN)、非典型Spitz 肿瘤(Atypical Spitzoid tumor,AST)和 Spitz 样黑素瘤(Spitzoidmelanoma,SMM)。三者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有重叠,鉴别此类肿瘤已成为皮肤病理学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本研究统计我院近
背景: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病理学上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内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和纤维化渗出液形成肉芽组织。根据有无潜在原因分为隐源性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和继发性OP(secondary organizing pneumonia,SOP)。随着对机化性肺炎的诊疗水平提高,机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呼吸事件以阻塞型为主,但在临床实践中,OSA患儿也会发生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并且有可能出现中枢型呼吸暂指数(central apnea index,CAI)高于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bstructive apnea and hypopnea index,OAHI)的情况。很少有研究关注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在OS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人参灰霉病近年在我国人参产区大流行,造成人参叶片、茎秆、参籽腐烂脱落,严重影响人参正常生长及种子发育,给人参种植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人参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杀菌剂滥用导致抗(耐)药人参灰霉病菌菌株不断出现,杀菌剂的防病效果显著降低。为了解我国人参灰霉病菌的抗药水平现状,本研究检测了我国人参产区102株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异菌
研究背景:TNF-α主要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233个氨基酸的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可在响应感染和/或炎症刺激、启动对病原体的免疫中起关键作用。TNF-α是一种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过量产生,可以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TNF-α产生时,首先被转运到细胞膜,表达为膜相关的三聚体。膜TNF-α随后可被TNF-α转化
目的:由于早期缺乏特异临床症状和合适早期诊断方法,只有20%胰腺癌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得以诊断。由于恶性程度较高,在发现时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胰腺癌,甚至通过其分子机制找到合适治疗靶点,是十分重要的临床课题。内容:剪接因子MBNL3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双向调节RNA可变剪接过程,有研究表明MBNL3与肝细胞肝癌和胰腺导管腺癌的恶性进展有显著关系。MYST2全程参与DNA复制S期并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