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是一组以上皮样或梭形黑素细胞增生为组织学特点的皮肤肿瘤。按照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将其分为Spitz痣(Spitznevi,SN)、非典型Spitz 肿瘤(Atypical Spitzoid tumor,AST)和 Spitz 样黑素瘤(Spitzoidmelanoma,SMM)。三者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有重叠,鉴别此类肿瘤已成为皮肤病理学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本研究统计我院近年来191例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及治疗和预后资料,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其次,我们检测了部分患者组织中p15、p16、p21、HMB-45、Ki-67等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及组织学表现探讨了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标记在鉴别疾病良恶性中的价值。第一部分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目的 分析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期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治的191例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32例患者的HE染色切片,由2名皮肤病理医师分别阅片,分析其病理学特征,提出诊断并将诊断意见不同的病例,提交第3名皮肤病理医师进行判断。结果 191例患者中,诊断SN 167例,AST21例,SMM3例。所有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116例,男女比例为0.65:1,平均就诊年龄20.54±13.83岁。皮损最常分布于下肢(33.46%)和头面部(28.80%)。除3例患者有2处及以上皮损外,其余均为单发。Spitz样肿瘤表现为粉红色、鲜红色、棕色或棕黑色丘疹或斑疹;SN多较光滑,部分摩擦后有鳞屑及破溃;SMM可为息肉状,3例均有自发性溃疡;AST与前两者临床表现上难以区分。除外皮损破溃的患者有轻度痛觉,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132例组织标本中,SN120例、AST9例、SMM3例。镜下病变均主要由上皮样或梭形黑素细胞组成,排列成巢状、条索状或散在分布,其中SN组织学结构呈良性肿瘤特征,有24例可见Kamino小体,占20%;AST则缺乏一定的对称性,有中等至重度细胞异型性,部分可见非典型核分裂象,均未见Kamino小体。3例SMM均不对称,表现为浅表破溃结痂,表皮皮突下延,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肿瘤深度均近脂肪层,有大量核分裂象。多数患者肿瘤组织内可见少至多量的淋巴细胞浸润。191例患者中,173例接受了手术全切,18例SN部分切除。其中1例AST在切除后2月复发;3名SMM在诊断前均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例中年男性患者出现皮肤转移灶。SMM诊断后扩切并予淋巴结清扫,所有SMM患者正在接受化疗,目前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二者是明确诊断的基础和关键。SN常见,临床和病理具有良性肿瘤特征;AST和SMM较少见,SMM组织病理上一般具有较明显的恶性肿瘤特征。AST同时具有SN和SMM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临床随访对AST及SMM的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帮助。第二部分p15、p16、p21、HMB-45、Ki-67在Spitz样黑色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鉴别诊断中的研究目的 探究p15、p16、p21、HMB-45、Ki-67在各类Spitz样黑素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各IHC标记单独及联合应用在Spitz样黑色素肿瘤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21年于我院行皮肤活检的48例Spitz样肿瘤及5例普通色痣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IHC的方法对标本进行p15、p16、p21、HMB-45、Ki-67染色,由2名皮肤病理医师分别判断各标记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强度,并结合文献已经报道的p16+Ki-67+HMB-45评分系统,适当组合标记,采用SPSS技术及t检验对观察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15在普通色痣中弱表达或无表达,在36例SN中,32例高表达,4例低或不表达;9例AST中,7例高表达,2例低或不表达;3例SMM中,1例高表达,2例低或不表达,p15在SN和AST中表达无明显差异(X2值为0.769,P>0.05);p21在普通色痣中表弱表达或不表达,在AST和SMM中表达细胞数总体较SN多,在36例SN中,9例高表达,27例低或不表达;9例AST中,8例高表达,1例低表达;3例SMM均高表达,p21在SN和AST中表达有显著差异(X2值为12.860,P<0.05),且在SMM中表达具有一致性;SN及多数AST的p16+Ki-67+HMB-45 评分均小于或等于 4;p16、Ki-67、HMB-45 和 p21 在 Spitz 样肿瘤中均有表达差异,从SN、AST到SMM的任意三个标记组合评分均成上升趋势,且此四个标记组合评分比三个标记任意组合评分上升趋势更明显;痣细胞中色素可减弱p16染色程度。结论:p16+Ki-67+HMB-45联合评分系统在鉴别Spitz样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且适当增加检测标记,一定程度可增加对肿瘤的鉴别力度。此外,评判p16染色情况时应注意黑色素的影响;p21有望和其他IHC标记联合应用,成为鉴别AST和SMM的重要标记之一,而p15可能不适用于鉴别SN、AST及SMM。联合运用IHC标记的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的厚度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皮肤特征,是皮肤特征的重要评价指标,多种皮肤疾病的表现都与真、表皮肤的厚度变化直接相关,包括系统性硬皮病、银屑病、特异性皮炎、荨麻疹等。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高频超声对皮肤进行真、表皮层厚度的诊断具有实时性、无损伤、可重复等优点,但是由于超声图像对比度较低,且不同人群不同性别的患者其皮肤特征有所不同,而且表皮层、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之间的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polyps,CRSwNP)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单纯CRSwNP和CRSwNP+AS的转录组表达差异,探究二者发病机制的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CRSwNP患者201例,根据是否伴哮喘分为CRSwNP伴哮喘组(CRSwNP+AS)与
[目的]:分析Cf DNA中突变靶基因和TMB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放疗科首诊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31例存在不可手术因素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的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检测Cf DNA中靶基因变异与肿瘤负荷变化,并用生物
背景:脂肪间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在皮下组织内毛囊底部(真皮乳头细胞)、真皮层(真皮细胞)、小叶间和皮下组织中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大量报道证明,ADSCs具有抗炎和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其中许多因子参与了伤口愈合的过程。麻风溃疡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溃疡,由于麻风分枝杆菌的噬神经
[目的]:探讨术前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术后膀胱内复发(IVR)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了 2004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行RNU的255例无膀胱癌病史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LR中位值0.22作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MLR组(≤0.22)121例和高MLR组(>0.22)134例。分析ML
鬼针草属(Bidens L.)植物为菊科(Asteraceae)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属内有5种为药用植物,其中,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为三九感冒灵的原料药材之一。鬼针草属药材在广东和广西等地方中药材标准均有收载,然而,地方标准中对其基原植物的规定存在差异,且存在学名和中文名不对应、与《中国植物志》记载不一致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鬼针草属药材的规范使用。鬼针草属植物性状特征相似、化学成分
研究目的:在传统的认知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主要在机体的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还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细胞亚群这一概念。由于巨核细胞数量少且易碎,取材困难,导致针对巨核细胞的单细胞测序研究很少,研究者们对巨核细胞亚群也未有清晰和准确的认知。为了研究急性感染条件下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兔肺微波消融(MWA)术后明胶海绵颗粒及生理盐水混悬液栓塞针道预防气胸发生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其病理变化。材料和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随机为实验组(12只)及对照组(12只)。24只动物均在全麻下,在CT引导下使用同轴套管技术将微波消融天线穿刺入单侧肺正常肺组织,消融结束后退出微波天线,对照组同步退出同轴套管针,实验组退同轴套管针同时注入预先配置好的明胶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是一种主要累及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好发于30~50岁成人,男女患病比为1: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以及功能亢进、胫前粘液性水肿、机体高代谢状态、眼球突出等;病理特征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Th17/Treg细胞水平失衡在Graves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辨证论治有优势。G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非常常见,2015年ATA指南指出淋巴结转移影响PTC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high-volume lymph node metastases,hvLNMs;>5 个转移淋巴结)明显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并将其作为疾病复发风险分层的标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