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华烟云》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创作的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篇小说,生动叙述了自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期间,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年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当时中国的社会变迁。书中出现的人物众多,个性迥异,语言使用方式也各有特色,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选择顺应现象。现在,顺应理论已经被应用于语用学的各个领域。本文便以《京华烟云》为语料来源,从顺应论视角分析《京华烟云》中的会话语言。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三章,具体如下: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作了文献综述,分析了本文选题的可行性。其次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京华烟云》的版本选择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大方面,分析《京华烟云》中的语料,重点探究当小说人物之间发生言语交际行为时,他们的语言选择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性关系。其中交际语境主要涉及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大要素,语言语境则主要分为篇内衔接和篇际关系。无论是交际语境还是语言语境,语境要素都促成或影响了人们的语言选择。第二章从语体语码风格与话语构建成分两大方面展开,研究语言选择所涉及的语言结构层面的顺应现象,包括语体和语码、话语构建成分等。结合《京华烟云》中涉及的语料,说明这些语言结构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存在顺应性关系,并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第三章从《京华烟云》中选取的语料出发,通过分析其中的语用含糊策略、语用预设策略和语用移情策略,来透视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使用与选择背后的顺应性。言语交际策略是人们出于交际目的而自发运用的语言交际手段,而小说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显示出是有意识使用这些交际策略的。结语对论文进行总结和概括。除了根据语料研究出的结论,也包括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