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安全性态分析与评定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卷风是由积雨云底伸展至地面的剧烈旋转的柱状气流,有着发生迅速、难以监控、破坏巨大等特点。我国龙卷风灾害频发,且多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与我国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规律一致。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漫长,在施工阶段容易遭受龙卷风袭击。施工期超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随施工进度不断变化,大型施工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附着在超高层结构外表面,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阶段建筑周围风场的复杂性,使得超高层主体结构和附属设施的安全性能更加不可控。因此亟需研究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的风环境特性及风振响应规律,评估施工附属设施的安全性态,确保安全施工。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模拟技术,对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附着体系风环境特性进行模拟,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附属设施风振效应分析,结合监测技术实现极端龙卷风环境下的附属设施安全评定与预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施工期超高层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龙卷风环境CFD数值建模与模拟方法。基于龙卷风风洞试验装置建立了风场数值模型,通过与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考虑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的外形变化特征,建立了包含附着塔吊和施工电梯的分区段数值模型。研究表明,采用Interface交界面处理的混合网格划分方法可以保证复杂几何模型的网格质量,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收敛性。(2)分析了龙卷风环境下施工期超高层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的风环境特性。着重考察了风向、风速、结构高度、塔吊吊臂转角及仰角、电梯吊笼封闭形式等因素对附着体系周围风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龙卷风环境下超高层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区段内表面风压分布差异明显,幕墙和核心筒领先阶段风荷载体型系数大于规范建议取值。(3)进行了龙卷风作用下的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风振响应及风致易损性分析。根据风荷载体型系数生成脉动风速时程荷载,同时以主体结构位移时程作为支座激励,进行了塔吊及施工电梯非线性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研究表明,附着支撑是决定外附式塔吊风振安全性能的关键构件,施工电梯在龙卷风环境中难以满足舒适度要求。(4)提出了超高层施工附属设施遭遇龙卷风袭击的安全性能评定与安全预警方法。基于施工现场的精细化风环境监测及附属设施安全运行监测技术,结合风致易损性分析结果,实现了附属设施安全性态评估与预警。研究表明,考虑结构接近倒塌极限的蓝、黄、橙、红四级安全预警可涵盖附属设施全部性能水平,实现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其他文献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因其节能、工业化等优点在我国城市被大力推广,村镇地区的房屋则大多数仍为村民自建,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结构抗风措施简单,抗风能力难以保证,基于装配式结构的优点和国家相关政策,在村镇地区尽快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对该类型结构的抗风性能进行评估。而目前针对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抗震性能及节点的连接方式,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应用上,对该结构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抗震和抗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物领域,传统基础隔振系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适应性差以及在地震中隔振层位移过大的问题;在桥梁领域,进行振动控制时,主要的控制目标多集中在主梁,关注桥塔的振动则较少或者主梁和桥塔的阻尼器通常分开设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建筑物领域以及桥梁领域的变速质量阻尼器基础隔震系统(AOD-BI)。变速质量阻尼器(AOD)由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机构
建筑在正常使用阶段,会经常的遭受风或地震等袭击,引起建筑的不利振动,对建筑的安全性和人的舒适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对建筑进行振动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当中,有效减小了结构的变形和位移。TMD在实际应用中,会相对于被控结构产生一个位移,由于地震或风的作用具有随机性,TMD的位移大小往往难以预估。TMD与结构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影
持续高速扩展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例如历史街区的千城一面。这些文化均质化的现象,表面上是由于规划手段的滞后与不当,实际上是对场所精神内涵的肤浅认知造成的。历史街区是宝贵的空间资源,是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具有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精神的双重价值。寻求优秀的理论准则,建立通用的设计规划体系,在日益凸显文化自觉意识重要性的今天成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
在联合国提议的“儿童友好城市”和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儿童友好城市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对儿童成长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构建儿童友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完善儿童教育的城市环境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超负荷的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街道、不完善的交通设施都严重威胁到了儿童进行文化活动时的出行安全。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求适宜儿童出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
随着冷弯薄壁型钢的发展,越来越多带有中间加劲肋的槽钢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中,由于加劲肋的影响,畸变屈曲在构件失效模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加肋形式和尺寸对冷弯薄壁槽钢轴压柱构件局部和畸变耦合屈曲的作用,本文采用无肋截面、腹板加肋、翼缘加肋、腹板和翼缘均加肋的四种截面形式的槽钢柱,开展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以探究初始缺陷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基于中美两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
本文所称广义步行主要指步行出行及公交出行过程中的步行离到站环节,居住片区指连片居住区(含若干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的封闭导致居住片区步行路径不畅,其优化需要步行路径流量及相应估算方法的支持。居住片区广义步行分布指住宅与站点、学校、商业等吸引点的交通起讫点联系(OD分布)。该分布是估算路径流量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未能提供达到上述精度的有效估算方法。针对居住片区广义步行出行,论文探究适合广义步行出行分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主要包括能效提升技术、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节能降耗、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发展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发展增汇技术,不同碳排放部门在不同目标阶段也存在路径差异。
期刊
当代城市快速化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体验。随着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对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文化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象,规划设计师们开始呼吁人文主义的设计理念,寻求建立一种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文化性构建方法体系,于是以图解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地图术(Mapping)又成为业内研究的对象。将“地图术”与文化性研究结合,则可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近年来,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新型减振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具有耗能效果好、适用性强、结构简单等优点,粘滞阻尼器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以抑制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粘滞阻尼器在服役期间阻尼液黏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而阻尼液黏度直接影响阻尼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阻尼器的耗能减振能力,并且粘滞阻尼器安装在结构上后很难将其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