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的大连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联合国提议的“儿童友好城市”和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儿童友好城市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对儿童成长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构建儿童友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完善儿童教育的城市环境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超负荷的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街道、不完善的交通设施都严重威胁到了儿童进行文化活动时的出行安全。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求适宜儿童出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提出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出行到公共文化设施影响儿童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大连主城区和旅顺口区为研究范围,以主城区93个,旅顺口区17个公共文化设施和3处案例公共文化设施,以及321个儿童及其陪伴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现状、配置现状,可达性、公共交通出行可达性以及设施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性。可知,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范围过大,且公共文化设施出行可达性和安全性较低,导致儿童出行时耗较长,出行距离过远的现象,进而导致私家车使用频率增加,不利于儿童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进而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得出个体属性特征因素:儿童年龄、陪伴家长身份、出行时耗;建成环境特征因素:人口密度;可达性因素:公交线路网密度、公交站点数、路网密度;安全性因素:过街设施、道路交叉口数量,均对儿童文化活动出行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其次是对案例公共文化设施调研,分析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可达性、321个儿童城市文化活动出行行为特征、出行环境满意度。可见,实证案例的公共交通环境呈现公交站点步行连接性弱、步行安全性低、步行距离远的问题;儿童参观公共文化设施的交通方式以私家车、公交车为主;陪伴家长身份对出行方式具有一定影响;满意度评价结果反映出儿童活动设施不丰富、停车空间不足、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发现,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中的现存问题,从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步行环境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促进儿童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进行文化活动,同时为构建适宜儿童出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广泛。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地区地质构造活跃,雨季降水丰富,是地震与洪水灾害的双重多发区,工程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遭受地震与洪水的联合作用。传统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中,往往仅针对地震或洪水作用进行独立验算,极少考虑地震与洪水在短期内相继发生的情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多灾害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开展了丰富研究,本文从多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灌输,不是记忆,而是由自发到自觉的生长过程,是要求学生在以课堂为载体、以交接、交锋、交融为方式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终身发展必备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品德和能力。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构造方法和力学性能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钢混住宅相比,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和施工质量可靠等优点,发展钢结构住宅符合新时代绿色建筑以及建筑工业化趋势。对于钢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是关键部位,其施工质量和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随着韧性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结构的震时低损伤以及震后可恢复性能,并开始研究新型的装配式钢结构节点。本论文基
销轴连接是工程结构中梁柱、支撑、支座以及拉索等节点的常用连接方式,随着大跨度结构等重大工程的大量兴建,销轴连接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销轴连接节点是结构传递内力的重要部位,它的过度承载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因此确定连接节点的内力状态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传统线性超声方法对销轴连接界面状态的微小改变不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超声理论的销轴内力监测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本文的
国内外研究中对于CFRP-钢复合管约束约束型钢混凝土方柱的研究较少,且针对型钢截面形式对构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则更为缺乏。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钢截面形式的CFRP-钢复合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方柱,以探索增加型钢约束范围而增加约束效果的可行性。并针对钢管厚度、CFRP层数、型钢截面面积、型钢截面形式以及钢管受力状态等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对CFRP-钢复合管约束型钢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因其节能、工业化等优点在我国城市被大力推广,村镇地区的房屋则大多数仍为村民自建,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结构抗风措施简单,抗风能力难以保证,基于装配式结构的优点和国家相关政策,在村镇地区尽快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对该类型结构的抗风性能进行评估。而目前针对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抗震性能及节点的连接方式,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应用上,对该结构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抗震和抗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物领域,传统基础隔振系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适应性差以及在地震中隔振层位移过大的问题;在桥梁领域,进行振动控制时,主要的控制目标多集中在主梁,关注桥塔的振动则较少或者主梁和桥塔的阻尼器通常分开设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建筑物领域以及桥梁领域的变速质量阻尼器基础隔震系统(AOD-BI)。变速质量阻尼器(AOD)由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机构
建筑在正常使用阶段,会经常的遭受风或地震等袭击,引起建筑的不利振动,对建筑的安全性和人的舒适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对建筑进行振动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当中,有效减小了结构的变形和位移。TMD在实际应用中,会相对于被控结构产生一个位移,由于地震或风的作用具有随机性,TMD的位移大小往往难以预估。TMD与结构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影
持续高速扩展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例如历史街区的千城一面。这些文化均质化的现象,表面上是由于规划手段的滞后与不当,实际上是对场所精神内涵的肤浅认知造成的。历史街区是宝贵的空间资源,是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具有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精神的双重价值。寻求优秀的理论准则,建立通用的设计规划体系,在日益凸显文化自觉意识重要性的今天成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