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sleepiness,EDS)的临床特征及日间过度嗜睡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防治和干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和干预路径。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将入选患者划分为三组,分别为无睡眠增多组(ESS<6)、轻度睡眠增多组(6≤ESS<10)、明显日间过度嗜睡组(ESS≥10),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比较三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认知功能、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差别及关系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92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36.96%存在日间过度嗜睡(34/92),其中轻度EDS者(6≤ESS<10)为19.6%(18/92),明显EDS者(ESS≥10)为17.4%(16/92)。比较三组一般情况,其平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吸烟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部位与EDS的研究显示,丘脑梗死是最易发生严重EDS的部位,其次为多发梗死及皮层下梗死。本研究中病例68.48%(63/92例)合并有睡眠呼吸紊乱,在ESS≥10组中为93.75%,6≤ESS<10组中为66.11%,ESS<6组中为63.79%(P<0.05)。在EDS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分析显示,EDS程度越重者,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受损越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日间过度嗜睡较为常见,其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睡眠呼吸紊乱可能是EDS重要的危险因素。早期积极筛查、诊断、干预EDS及睡眠呼吸紊乱有可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