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以及国债发行与交易规模扩大,无论从反映市场信息流动性还是货币调控层面,均提出健全反映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要求。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既可以为金融市场上各类资产的定价提供基准利率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等信息。通过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既有利于提高微观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也有利于货币当局通过观察收益率曲线的变动以了解市场预期,进而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变动,以期达到影响市场预期,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债收益率曲线预测宏观经济能力的影响,一方面便于我们判断货币政策操作对短期利率的影响以及向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是否有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货币政策是否通过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能够引导市场预期,进而实现调控目标,提供实证支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考察国债市场发展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编制情况,其后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短期利差预测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度量变量以及货币政策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逻辑联系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以上基础上检验国债长短期利差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能力,分析货币政策对国债长短期利差预测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实证结果的合理性及其对货币政策转型的启示。本文分析结论以及相关政策建议为:(1)国债长短期利差可以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增长变动和通货膨胀率,且国债长短期利差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要强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2)货币政策是影响国债长短期利差变动及其预测宏观经济变量能力的重要因素;(3)国债长短期利差己满足可控性和相关性标准,但可测性仍不足。短期内,国债长短期利差成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条件不充分。但现阶段,国债长短期利差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信息,为实现稳定经济和物价的政策目标服务;(4)应改进国债发行的品种和方式,提升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发展国债衍生品,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市场化程度和准确性。此外,货币当局可以将国债长短期利差纳入货币政策参考信息,并根据不同时期收益率曲线斜率预测能力的强弱动态调整信息权重,提升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