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移动学习的时代,微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微学习资源研究也备受瞩目。但是,由于聋生的感知特点和认知特点,一般的学习资源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目前,针对聋生的个体特征设计的学习资源较少。因此,如何根据聋生的特点,设计和开发符合聋生的特点的微视频学习资源,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高中聋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聋生的感知特点、语言特点、思维特点、注意力特点,探讨了聋教育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移动学习的时代,微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微学习资源研究也备受瞩目。但是,由于聋生的感知特点和认知特点,一般的学习资源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目前,针对聋生的个体特征设计的学习资源较少。因此,如何根据聋生的特点,设计和开发符合聋生的特点的微视频学习资源,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高中聋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聋生的感知特点、语言特点、思维特点、注意力特点,探讨了聋教育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以文言文为例进行了教学实验,为后续适合聋生学习的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聋教育微视频学习资源的相关现状,以访谈法了解聋生的资源学习情况和资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法对聋生的微视频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进行了微视频资源的前期分析。以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符合聋生特点的信息呈现的方式,提出了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此探究了符合聋生特点的多媒体要素表征方式,并开展了多媒体学习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次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多媒体表征设计方法是有效的,对聋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其次,以ADDIE模型、影视创作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多媒体表征设计的基础上,针对聋生的特点提出了微视频开发的设计原则,构建了聋教育微视频开发模型。最后,按照聋教育微视频开发模型,以文言文为例,进行了背景知识类、字词类、句子类、疏通文意类微视频案例的设计与开发。并将开发出的微视频应用于聋生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微视频资源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视频应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微视频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组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设计开发的微视频资源对聋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非道德主义是西方思想传统中一条隐蔽的线索。在理性哲学尚未与基督教结合的古希腊时期,它曾通过犬儒哲学和怀疑派来显现,而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变成奢靡、享乐和纵欲的感官生活。中世纪非道德主义隐而不显,但保存在古希腊罗马的典籍之中。随着人文主义,尤其是世俗人文主义1兴起,非道德主义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浪潮下复苏,并在19世纪以来的欧洲大陆走向兴盛。非道德主义是一次针对理性哲学、基督教道德的彻底反拨,也是对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政府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属地单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本文以白鹤梁题刻文化遗产保护为例,综合运用访谈、比较、文献、个案研究等方法,分析地方政府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遗址类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的职能作用,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比国内外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城乡之间人才加速流动,既是一个新趋势,也意味着乡村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而回流人口创业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回流创业的特征及影响机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回流人口创业通常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一方面,现有研究中关于回流人口创业的影响因素都是从个体层面出发进行研究的,从地方环境方面来研究回流人口
家庭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国人失其家,则国恒亡。家庭的和谐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反之,家庭暴力的存在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对家庭暴力的概念与公安机关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进行了规定,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相关规定仍然过于原则和模糊,公安机关是国家的公权力机关,在家庭暴力防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必要性。文章意图对公安机关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的执法模
“黑色浪漫”最初是文史学家对于哥特小说的评价,但它精确涵盖了不止于小说的各类哥特艺术的核心特征。18世纪以来,哥特小说为后来的画家们提供了一个“黑色”的方向,一些艺术家继承了哥特小说的“黑色浪漫”特质,作品呈现出与小说一致或近似的阴森之气,作品常以夜晚、死亡为情境,出现鬼怪、超自然现象,呈现出黑暗、阴郁、神秘的氛围,且作为视觉艺术有着不同于文学形式的审美价值。虽有论著把这些绘画作为哥特文学与哥特复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自建国以来在我国美术史中都占据着主流且重要的地位,不论其艺术价值、教育功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等作用,都是其他绘画题材所无法比拟的,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延续了一个种族的文化。一些经过时间检验、观众评判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在美术史中也如“统领军”一般熠熠生辉。它们被印刷在教科书上,取代真实的影像资料而成为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精神引领,观众的情感最终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较少,尤其是利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研究更是少为人关注。因此,本研究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时期,为了适应该阶段的发展,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从供给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生力量,在供给侧改革中也被赋予了新要求。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之中,也迫切需要从供给端进行改革,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近些年来马拉松产业在体育产业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俨然成为了体育产业的新贵,而且随着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示范的画稿或册页称之为课徒稿。课徒稿在中国传统学徒教育以及当今山水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学画者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同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图式及思想内涵的理解也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中国画的教学形式从以往的师徒制慢慢演变成学院制。陆俨少所贯彻的教学思想是以重视与继承本民族文化特色为核心,追求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意境韵味,同时提倡以书入画且认为画
“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形成于六朝时期的一重要文学体裁,在晚明迎来了文学性与科学性的高峰。本文通过对郁永河台湾行写成的《裨海纪游》及后续文本,解读这一探硫之旅及文本写作背后的深层意义。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部分,首先从文本中追寻郁永河的台湾之行的具体行程,从游记文本中搜寻、分析郁永河行进间的身体感受及其对台湾地方秩序的感知和辨识,从而认为其行进是一种感知秩序,传达中国文化中心和地方